几日微臣与契丹国使谈起北方时局,金人如今虽未入关,可契丹人却是越来越吃力,几次险些失守关隘,一旦金军击溃了契丹人,凭着咱们大宋现在的武备,能抵挡金人吗?”
赵佶最怕的就是沈傲提及这些他不愿正视的事,冷着脸道:“那你的意思是一定要朕拿出银钱来练兵咯?”
沈傲摇头:“练兵固然要紧,不过还有个省时省力的办法。”
“建武备学堂?”
沈傲解释道:“我大宋军中只有将兵,却少了士。”
“士?”
“所谓士,其实并不是领兵的将军,不过他们熟知战阵,又能识文断字,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带兵技巧。这些人作战勇敢,下能与士卒打成一片,上能与将佐沟通,冲锋陷阵时,他们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沈傲絮絮叨叨开始掰着指头说起士的好处,赵佶忍不住打断道:“你说了这么多,这些岂不是各虞侯的职责?”
沈傲苦笑:“陛下,虞侯和士不同,士首先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那些粗鲁的虞侯哪里懂得?我大宋扬文抑武,便是因为武人一个不好,就难以控制;而士人则不同,他们都读过书,明白事理,再让他们进入学堂,勤加操练,便可作为骨干。”
沈傲之所以想出如此下策,实在是这位皇帝老兄太不争气,叫他掏点银子出来练兵,他舍不得,宁可放在内库里发霉。
如今眼看金人南下是迟早之事,再不作出点努力,沈傲这家当还不够金人抢呢,所谓老婆越多责任越大,兵荒马乱的,沈傲可不想带着一群婆娘东躲西藏,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只有未雨绸缪,在有可能的危难之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建学堂,可以算是见效较大,也是花费最小的办法;这个主意是沈傲从倭人和欧洲那里学来的经验,其实沈傲那个时代的军队也大多采取的是这种组织模式。既所谓以武士、骑士为骨干,让他们不断操练战斗方法,灌输忠君思想,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渥,一旦战争爆发,这些骑士和武士就可立即补充进军队去,他们由于不断操练武艺,往往很快就成为军中的骨干,一支军队有骨干,有人愿意带头,士气才能得以保持。
其实早在商周时代,军队普遍施行的也是这种制度,只不过由于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士人的地位提高之后迅速腐化,最终淘汰出历史舞台。
沈傲的提议正中了赵佶的心坎,本心上,他怕麻烦,不愿意花钱,有这个闲钱,他宁愿去搜罗些字画,也不愿意花销在武人身上;可是另一方面,对于金人的恐惧,也让他忧心忡忡,只是这个皇帝解决心病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它,今朝有酒今朝醉,眼下还不是太太平平的?或许契丹人能将他们抵挡在关外也不一定
如今沈傲说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既可以避免麻烦减少开销,甚至不需他拨付一两银钱,同时又能让他多一分安心,他自然不会拒绝:“既如此,那你便放手去做吧这个学堂就叫武备学堂,朕敕你为武备学堂祭酒,你若是做得好,朕重重有赏。”他一下子变得眉飞色舞起来,又兴致勃勃地继续道:“鸿胪寺那边的职事,你也要兼着,不可懈怠了,你能想着为朕分忧,也没让朕白护着你一场。”
沈傲连忙道:“陛下,这祭酒,微臣是万万不能做的。”
赵佶脸色顿时又有点不好看了:“这可是你提的建议,当然要你自己担待。”
沈傲道:“微臣没有不担持的意思,只是武备学堂不比太学、国子监,这毕竟是武事,岂能让臣子来担着干?,微臣纵然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是这样的先例不能开。”
赵佶不由欣赏地看了沈傲一眼,心想这家伙什么时候突然开窍了?
听了沈傲的提醒,赵佶也觉得不可大意了,毕竟是武事,学堂里的人早晚也是要充入军中的,这里头的干系,赵佶一想就透,随即板着脸道:“这么说,朕该委谁做祭酒?”
沈傲笑呵呵地道:“当然是陛下亲领了,那些学生入了学堂,就是天子门生,到时陛下每隔月余去训几句话,可比读圣贤书更加有用”
赵佶想不到得来的竟是这个回答,一时也沉吟起来,沈傲的提议倒是不错,若是武备学堂创立,在军中早晚会产生影响力,交给别人还真不放心,由自己亲领,倒是最放心的办法。赵佶虽然不喜欢舞枪弄棒,可是做祭酒,倒是觉得颇为有趣,皇帝做得久了,也渐渐生出一些无趣,有了这个由头,每隔月余出宫走走,趁机看看少年们操练,倒也不错。
沈傲却是奸诈地想,这武备学堂的招牌就算挂出来,可是到哪里去招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眼下的风气从文才是正道,人家有这闲情会肯去做个武夫?
有了皇帝这块招牌就不一样了,天子门生总能糊弄到几个人吧,所以这皇帝非拉下水不可。
正文 第四百四十章:倭人引发的争执
第四百四十章:倭人引发的争执
王黼落魄地被赶出京城,据说他的家仆足有数百,可是真正随他回乡的也不过七八个亲眷,当他踏出汴京的那一刻,他已随着踏出门洞的那一步,彻底地完蛋。
官没了,钱也没了,从前得罪的人早已虎视眈眈,恨不得立即一脚将他掀翻在地,臭名昭著之下,等待他的只是无尽的侮辱和嘲讽。
往常致仕的官员临走时大多都有一些故旧相送,做了几十年的官,交情还是有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