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64 部分阅读
说道:“哲学编著的怎样呢?这是一个大头,且不可马虎。”

王勃说道:“按照远山你的要求,文辞很直白,也很通俗易懂,如今也快收官了,到时候还得远山你亲自审定一下了。”

“哲学是理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不能马虎,而且也不是现如今就放出来,慢慢完善吧。”

“我们明白。”二人齐声回答,哲学的提出是根据武清理学理论而拓展出来思想理论,这是武清理学的精华所在,是完全有别于道家、儒家、佛学、墨家、法家等等的学说。可以说当真正了解理学之理论的时候,才发觉理学之伟大,武清之伟大。

但是武清今日来的目的还不是为此,而是为了在各州各县办学堂的事情。当然这一点上,武清还没有给武太后禀告,毕竟这样捞取名望的事情是最糟掌权者嫉恨的。他只想先把整个事情提上日程,让自己这两位助手也想过妥善之法。

武清顿了顿,说道:“今日来,一来是看望两位,感谢你们为清心书院所做的贡献,二来是跟你们商讨一下在各州建立清心书院小学中学的事情。”

武清准备在各县建立小学,教授七岁至十四岁适龄儿童学字,并能够学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在各州建立中学,教授十四岁以上的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理学中的儒学,还有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学制四年,而清心书院则直接变为清心大学,大学学制三年到五年,如此一来,十年之后,清心书院将会引领整个大唐理学狂潮。

王勃和卢照龄听了武清之言后,半晌没有说话,他们彻底震惊了,如此一来,二十年后,朝中为官者,恐怕七成要出自清心书院了。这让二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武清这是要做什么?一统大唐文坛,还是?但不管怎样,已经打上清心书院的他们,实在没法不激动。谁不想为人师表?谁不想桃李满天下?谁不想青史留名?

更何况二人都是大唐的有名的文人,文人不就图那点虚名吗?

武清看着二人激动的眼神,说道:“这只是我一个想法,要实现还得禀告朝廷,奏请太后批准,所以此事只有我三人知晓,你们心中有数,切不可走漏了风声,不然若被人抢先告知太后,那这事估计就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了。”

王勃说道:“远山放心,我们知道。”

武清说完此事,便有点儿想休息了,回到府中真不知道该去谁的房间,而且个个都大着肚子,都碰不得。干脆便住在书院,更舒心些。

于是便让二人回去,他自己在里间休息去了。不多时侍者来禀告。

“禀告院长,弘农杨炯求见。”

武清摇了摇头,杨炯是上元三年的进士,是已故荣国夫人杨氏的娘家一族的偏房。早年间曾举神童,如今天下文坛中武、王、杨、卢、骆的杨,就是这杨炯。

“让他进来!”武清吩咐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契约

杨炯是詹事府詹事,是个七品小官,以杨炯的才学确实没有用到正当的位置上,可以说是浪费人才。詹事府主要掌管皇后、太子、公主府中内务诸事,让一个诗情画意的诗人去做这些事情,殊为可惜。

杨炯科举及第后便在崇文馆做校字,后来迁为学士,再后来任詹事,到如今也不过是七品小官,年届三十五岁的他,不想再这么混下去了。他决定走走武清这条门路,毕竟曾经武清写信邀请他到清心书院讲学,当时被他拒绝了。如今他却是自己找上门的,他也知道这样很冒昧。但不管怎么说杨家跟武家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吧。

武清看着这个身材有些瘦弱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便笑道:“杨兄别来无恙呼!”

杨炯赶紧躬身行礼,说道:“弘农杨炯见过院长。”

武清笑道:“杨兄不必多礼,快坐下。”

等坐定后,命侍者奉上香茗,武清这才问道:“杨兄此来是?”

杨炯不说话,先从袖中取出一只锦盒,起身放到武清书案之上,说道:“这个送给院长。”

武清一愣,便打开了,这才看到里面竟然是一只血红色的镯子,他随即举起镯子一看,里面竟然有一只凤凰在翱翔一般。这可是极品血玉啊,这到底是如何形成呢?

“杨兄,这镯子太贵重了,小弟不敢收。”武清放回镯子,而后推给杨炯。

杨炯说道:“这镯子叫血凤镯,有温养功效,是当年西域进贡给隋炀帝的贡品,后来辗转之下到了先祖手中,如今又传到了下官的手中。下官也别无珍贵之物。还望院长不要嫌弃。”

武清脸上露出一抹生气,说道:“杨兄,自骆宾王失踪之后,我文坛五杰便少了一位。让我不胜唏嘘。如今杨兄来此,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所以杨兄有事要小弟帮忙,小弟若能办到决不推辞。至于这玉镯,实在是太贵重了。”

杨炯听到武清承诺,面色一喜。知道事情有眉目了,便说道:“既然院长这么客气,那我就不绕弯子了,下官想辞了官在院长手下做个博士,不知可否?”

武清一愣,不禁陷入沉思,当年清心书院举步维艰之际。他曾写信邀请杨炯和骆宾王任教,骆宾王把他臭骂一顿,杨炯则是婉言谢绝了。如今教授诗文的博士已经满员,杨炯来了也只能是多张吃饭的嘴而已。但影响力可不小,对书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下心中有了定计,便说道:“杨兄能够辞官来到清心书院教授,是我清心书院的荣幸,这样吧,


状态提示:第 64 部分阅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