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黯淡的中世纪>第二十四章 伯爵的小黄鱼 上
回到京师,一定不会忘了带上你的。”

“谢黄公公,谢黄公公!”

小太监大喜过望,自打跟着黄公公来玉门关监军,已经过了五年多了,这五年来小心地伺候着黄公公,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让他老人家带自己回到京师嘛。

现在如愿以偿,小太监自然欣喜不已。

“好了好了,下去吧。”

黄公公连连挥手道:“咱家乏了,要睡下了。”

“是,是!”

这还没回到京师,小太监自然还得极力巴结着黄公公,连忙拉起帘子关上房门,退了出去,生怕手脚慢了惹得黄公公不高兴,断了自己的回京路。

黄公公躺在床上,有些醺醺然,自己也五年没有回到京师了,今年跟随三殿下回京述职,本来是做好了挨骂的打算的。

镇西军这五年镇守玉门关,虽说无功,但也无过,按理说是不该责罚的,

但要知道,其它三路边军,近些年建功立业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唯独镇西军这边迟迟没有动静,这一比较,自然就落了下乘。

身无寸功,回京述职,实在不知道该述什么职好。

可现在时来运转,眼看着还有半年就要回京了,镇西军突然捷报连连,不仅北击右贤王庭,还收得于阗朝贡,再加上西域商路一通,不知道能为朝廷带来多少雪花银。

此时再一对比,另外三路边军的功绩,就不那么显眼了。

自己回京不仅不要挨骂,还极有可能直接留在了京师,这让黄公公如何不喜。

还有那个大秦国的使臣,也算得上是锦上添花,这要是在陛下面前奉承好了,说不定这太子之位都归了三殿下。

自己跟随三殿下在西域五年艰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听说现在陛下身边最信任的陈老公公,就是当年陛下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追随在陛下身边的监军太监。

自己不敢跟陈老公公比,但至少,也得赏点什么东西吧?

黄公公想着自己的锦绣前程,渐渐入梦,但仅仅是打了一会儿盹,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黄公公,黄公公您还醒着吗?”

敲门的是刚刚离开的那个小太监。

这小东西,真是不知死!

黄公公微愠,从床上站起,喝了一小口茶水醒了醒酒,不悦道:“进来吧。”

“是!”

那小太监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个盒子,诚惶诚恐道:“黄公公打扰到您休息了,刚刚那大秦国希爵爷差人前来,说是有一份大秦的特产,想要献给黄公公。”

“大秦特产?”

黄公公问道:“什么特产?那人呢?”

“回禀公公,那人说,是大秦特产的小黄鱼。”

小太监说道:“刚刚奴婢正准备发问,人一溜烟就走了。”

黄公公似乎明白了什么,点头道:“拿过来吧。”

“是。”

那小太监将手中和木盒放到了黄公公的桌前,便径自退了下去。

特产?

黄公公看着那盒子,手指微微一挑,看到了里面的事物。

小黄鱼啊,原来是这么个东西。

金条的这个代称,黄公公还真是第一次听见。

黄公公从盒子里拿起一根沉甸甸的金条,在油灯下眯着眼睛仔细欣赏着,有些粗糙的手指在金条光滑的表面上轻轻抚摸,眼中说不出地喜爱。

还真是好东西。

黄公公看了一眼那盒子里面金条的数量,又将手中的这根掂了一掂,大约估计出了这一箱金条的价值。

“这个希爵爷,还真是大手笔。”

黄公公微微摇头,自己在镇西军这些年里,已经多久没有收到过这种东西了。

不过想来也是,只有那些不懂大魏内情的番邦使节,才会在这时候给自己送来这样一份大礼。

黄公公的眼神非常冷静,将手中的金条放回了盒子里,接着走到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裹旁,伸手从里面掏出了一个东西。

那是一份奏折。

或者说,是监军太监特有的奏折。

监军太监为陛下监督诸军将士,自然得有一个特殊的渠道,能够使所有的消息及时上达天听才是。

这一份奏折,就是只有监军太监才能用的密折。

凡是这样的密折,不用通过中书门下,向来是由内廷太监直接放到陛下的御案上。

再紧急的军情都只有八百里加急。

而监军太监的密折,是可以一千里加急的。

黄公公将那份密折在桌上铺好,提笔欲写,但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东西,于是放下了笔墨,回到了茶几旁,又不慌不忙地喝起了醒酒茶。

不久,门外便又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黄公公!”

小太监又敲起了房门:“黄公公,您老还醒着吧?游骑将军陈肖及红巾营各将校求见。”

果然来了。

黄公公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

不一会儿,一群刚刚还在一起喝酒的红巾营将校们涌入了黄公公的房间,有的甚至身上的甲胄还没有脱下,看来是非常急切地跑过来的。

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着一个盒子,只不过比起黄公公桌上的那一个,都小了一号。

“诸位。”

黄公公笑道:“怎么喝完酒都跑咱家这来了?”

众将校为首一人虎背熊腰、面容凶恶,正是红巾营主将,游骑将军陈肖。

“黄公公说的是哪里话。”

陈肖虽然饮酒,但显然没有半分醉意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伯爵的小黄鱼 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