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之中有一些人根据流传下来的史料宣称,宋朝的时候对外战争胜率超过七成,而大唐对外战争的胜率不过五成多不到六成。因此他们就宣称宋朝的战斗力比唐朝还要强大。
对于这种观点燕飞只想说,你们就是群文盲。
史料记载宋朝对外的战争有六百多场,其中胜利的场次的确是远比战败的多。可宋朝所打赢的胜仗一般都是小规模的击溃战,或者说是防御战而非歼灭战。击溃和防御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打退对方就算赢了。
宋朝获胜的战役之中大都斩敌千百,甚至杀了几十个敌人就上报说大获全胜的事情也有过。真正一次性歼敌过万的都是集中在开国初年以及靖康之后岳飞韩世忠等人打出来的。
在这六百多场的战争之中,大部分都是宋朝被动防御抵抗敌军进攻。其中有许多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三千,敌军因为粮食不足或者是其它原因耗不起退走之后,宋军就开始一路吹嘘自己大胜什么的。
而在宋军战败的战争之中,一次性损失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比比皆是。像是赵光义败光禁军精锐的高粱河之战,以及著名的杨家将惨败的岐沟关之战中都是折损近十万之众。
著名的白沟河之战中,童贯率领的数十万大军被创建西辽的耶律大石一战打的全军崩溃,数十万大军几乎烟消云散。
而靖康年间对金国的惨败更不用多说,数万大军面对几十个骑兵就吓的自行崩溃的事情也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观。
至于崖山之战的时候将十多万太监宫女们派上战场去送死这种事情还是不提也罢。
所以说宋朝对外战争的时候胜率是高,可实际上的成本却是完全无法正对这种胜率。而一旦战败,动辄就是国破家亡的危机时刻。这种战斗力还想和大唐时期相比,那真的是文盲的见解。
别的不多说,就说一个天宝年间高仙芝率领两万五千名关中子弟兵,在恒罗斯与ā lā bó帝国呼罗珊总督艾布.***率领的三十万ā lā bó军队决战。这是ā lā bó帝国历次与大唐对决之中唯一的一场胜仗。而战果则是唐军战损一万五千人,ā lā bó军队战损近八万!
唐朝和宋朝之间的战斗力对比,还用多说什么吗?
之所以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文驭武。用一群除了夸夸其谈之外毛线军事都不懂的大头巾们去指挥作战,这要是能打赢才是怪事。
“虽然这次北伐只带了几万人,可这几万人的战斗力你是清楚的,因为一直都是你在训练。”燕飞看着军营之中行进有序的士卒,出声为岳武穆解释“那些大头巾们将士卒当做不起眼的消耗品,死了顶多一张草席就打发掉,连口棺材都没有。我可不是这种人。”
“身为军人为国捐躯是荣誉,绝对不能亏待这份荣誉。”燕飞神色肃穆起来“军人们冒着战死的风险为了国家上战场,那就要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后勤支持。吃穿用度全都要最好的。物资什么的用完了还可以再造,可人要是死了可活不过来。”
岳飞目光连闪,对于这番与此时主流价值观完全不同的说辞非常赞同。这个时代里的士卒们在文官甚至是武将心中都只是消耗品,用来升官发财的消耗品。战死了能给点抚恤就是爱兵如子了,像是燕飞这样投入海量物资的那是绝无仅有。
“这几天就不要安排高强度训练了,让士卒们好好休整一番。”燕飞计算了下时间之后确定了出征日期“三天之后我们出发。”
这次北伐的兵马数量比起以往动辄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规模来说很小。只有万余由北地汉人,契丹人,奚人还有渤海人构成的重甲骑兵。由各地勤王义军以及燕飞之前带到汴梁城兵马之中挑选出来的大约三万主力士卒,还有从数十万禁军之中挑选出来的三万后勤辎重兵组成。
重甲骑兵主要使用那些投降的辅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在西夏反叛之后大宋就失去了养马基地,极度缺少骑兵。少量的骑兵大都集中在西军之中无法形成规模。
出征的将领以岳飞,韩世忠,杨再兴等人为主。文官方面燕飞将宗泽,李纲等人一同带上。汴梁城内的军事力量由张宪,王贵等人负责。而文臣方面则是由李若水,张叔夜等人负责。
张宪在历史上跟随岳飞一起在风波亭就义,人品方面绝对信得过。王贵虽然有瑕疵不过可以做张宪的副手。他们会统帅燕飞留下的本部兵马用来训练各地勤王兵马以及本地禁军同时维持汴梁城的安全。
李若水与张叔夜都是青史留名的忠贞之士,而且对茂德帝姬的反对远没有宗泽那样激烈。留下他们控制朝廷正好。
七万多人马在历次的战争之中规模不算大,可气势与后勤方面却是完虐之前百多年所有的出征。别的不说,单单是那数百辆拉着长长拖挂运载着大型集装箱的重载卡车就是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超级补给线。
并非是燕飞拿不出来更多的卡车,而是从汴梁城北上一路都没有地方加油维护保养。所有的油料都是从汴梁城出发的时候一路携带消耗。再加上能够勉强使用的官道撑死只能到燕云十六州,所以规模上没办法再扩大。
除了重卡之外燕飞还征集了数千辆大车。时间短暂也没办法弄什么高科技改造,干脆给所有大车的木质轱辘换成了橡胶轮胎。至于减震系统,四lún dà车什么的没时间也没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