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青春校园>燕歌行>50.官渡战九

守城时,刘延不避危难,一直亲临城墙,指挥作战,导致他的肩膀中了一箭,至今还在隐隐作痛。

十个回合下来,刘延就露了颓势,拔马后撤。颜良哪里会让他走,正要追赶,本军后面一阵混乱。他停下了追赶,回头望了望,骂道:“淳于琼那个吃白饭的,怎么连这点人都对付不了?”

郭图详装镇定:“大约是一时失利吧。”

然而,一个侥幸逃出来的士卒打破了他的幻想:“颜将军,不好了,淳于将军他、他战败了!”

“你说什么!”颜良一声暴喝,将那死里逃生的小卒吓得双腿一软,直接趴在了地上。

郭图此时也发觉事情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几下,想的却不是改变局势的办法,而是如何为自己开脱。

那边,关羽和张辽像一把利剑,狠狠地插入了颜良军中,生生地把颜良率领的数万骑军从中截断。颜良见军队阵型大乱,又见几柄写着“曹”“张”字样的军旗越来越近,怒不可遏地大吼一声,丢下刘延就调了马头,迎上关羽和张辽。

高顺和张辽同领一军,这次也跟了过来,帮着郭照把淳于琼和百来个士卒捆成粽子。刚处理完这件事,颜良军就像疯了一样地往他们这边冲。

郭照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抓了什么人,但可以肯定不是颜良。既然如此,那些士兵急什么?

幸好两军之间有些距离,郭照和高顺身边只有两千人,自然不会和他们死磕,连忙朝两侧高地跑。高地上面还埋伏着一千弓箭手,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那一千弓箭手并没有派上用场。浩浩荡荡的两万颜良将士,就这么无视了他们,跑得跟投胎似的。

高顺看了一会儿,用肯定的语气道:“文远他们已经拿下颜良了。”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关羽和颜良的一战都是几笔带过,两位作者的着墨都不太多。没想到,搁在眼前,这一战也结束得这么快。

郭照他们只带了八千人,不宜穷追不舍。

郭照和高顺押着俘虏,从另一条路绕到了白马。

白马城下尸首遍野,张辽和关羽半身都是血,后者的偃月刀上还挑着一颗死不瞑目的人头。郭照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不少,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把头颅挂在武器上,那头颅还死不瞑目,一对眼睛发怒似的瞪着你,让她一阵心悸。

刘延将他们迎入城,一众人先去换了身衣服,这才审问起倒霉的淳于琼。

审问没费多大力,淳于琼就把自己姓甚名谁,籍贯何处,甚至袁绍的计划都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知道自己抓的是淳于琼后,郭照整个人都有些蒙。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许攸叛变,将袁绍的粮草据点乌巢告诉了曹操。而据守乌巢的袁将,就是淳于琼。说起来,偷袭乌巢能够成功,也得归功于淳于琼并非什么能将,所以才让曹操速战速决,在袁绍还没回过神时就把他的粮草烧了。

现在淳于琼被他们抓了,谁来守乌巢。张郃?高览?哪一个都不好对付啊。

郭照他们此次前来,除了解白马之围,还要负责把白马的民众迁走。因为不管颜良是否攻下了白马,袁绍都是要渡河的,到时白马首当其冲,防守艰难。

张辽和刘延去商议迁民事项,郭照一门心思则都放在了被俘的淳于琼身上。就他么现在看来,抓了淳于琼真是半点好处没有。首先乌巢守将换人,奇袭时说不定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其次这个淳于琼,原来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和曹操平起平坐,不好招待;最后,浪费粮食。虽然曹操现在的处境比历史上好了不少,但粮食始终是短板,和袁绍不能相比。所以,能节约一点,就是一点吧。

放走淳于琼一事,郭照没有十足的理由来说服张辽他们,因此打算悄悄的做。

白马城里尚有一千户,大约五千人左右。安排完迁走诸事后,曹操带着两千士卒赶到,两军合力击破了颜良的残部,大胜而归。

知道郭照活捉了淳于琼时,曹操很是高兴,准备记上她这笔功劳。但还没等他动笔,郭照一脸愧疚地过来对他说:淳于琼跑了。

嗯,跑了就跑了吧。和淳于琼在洛阳共事了几年,曹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德行,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既非能将,也非良臣。

另一边的淳于琼千辛万苦、历经磨难地逃出了曹营,又几经波折才渡了黄河,回到了黎阳。但一心想回来和袁绍诉苦的他并不知道,郭图为了减轻自己的罪名,已经把白马之战的失败全部甩锅给了他和颜良。

反正颜良已死,他又不在被俘,郭图就是说他们叛军投敌,气得头顶冒烟的袁绍恐怕也会信。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淳于琼声泪俱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回忆了他们在洛阳的日子,说得绘声绘色,打起了人情牌。

这一招拿来对付袁绍是屡试不爽。果然,袁绍没再追究他的罪过,亲自扶了他起来,只是降了sān_jí以表惩戒。

初战告败,损失兵力是小,折了大将颜良是大。袁军上下都有些颓败。但袁大将军一直对自己有着迷之自信,再一次拒绝了沮授以守为进的建议,挥师渡河,追击曹军。

沮授见袁绍一意孤行,心灰意冷之下索性装起了病,躲在军帐里来个眼不见心为净。

郭图除了甩锅给颜良淳于琼,还向袁绍打了刘备的小报告。

刘备曾向他们描述过


状态提示:50.官渡战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