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汉末皇子辩>第六十一章 朝会

“这是甘陵王刘忠。”

“这是常山王刘续……”

“济南王刘康。”三位华服的男子和刘辩见礼,刘辩也笑容满满的向三人回礼。

东汉末年的诸侯王和明末的诸侯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推恩令下,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官员任免权,也不能控制武装军队。地方治理长官名为国相,实际受中央指派。

曹操凭借着平定黄巾之乱的战功,就当过刘康的济南相。其地位相当于一个实权太守。

刘康出于河间王室,也是刘宏为了酬劳河间王室的功劳,特意分封刘康为济南王。

所以刘宏待刘康河间王一脉并不薄,刘康为了不受刘郃造反之事的牵连,这段时间可真是大肆送礼。

凡是在刘红身边能说得上话的亲信,都收到了刘康的一份厚礼。

实在是这些诸侯王都怕了。

之前的大宦官曹节王甫,为何权倾朝野?

“勃海王刘悝谋反案”是其气焰滔天重要标志。

熹平元年(172年)十月,曹节与王甫等人诬告汉桓帝的弟弟勃海王刘悝谋反。十月初六日,刘悝和妻子一同“自杀”。

先皇的亲弟弟被几个大太监诬告,二话不说就被粗暴的“被自杀”。

诸侯王们两股战战,对刘宏是又敬又怕。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刘宏在警告那些有心人休要耍那些小算计。

渤海王刘悝的死其实正是因为他的身份。

按法理来讲,恒帝无子,他的亲弟弟渤海王刘悝是法统上继承皇位的最好人选。

可是,窦太后为了达到控制朝政的目的,渤海王刘悝已经成年,并且为王多年,自己的亲信肯定还是有一些的,窦太后力排众议之下,就这样,幸运的只是小小的亭侯之子刘宏便成了皇帝。

但是就算是刘宏当了皇帝,一些人喊着要渤海王为帝的声音却一直都没有消失。

尤其在第二次党锢之祸后,一些士人对皇帝的失望之意,便想起另立一个能让他们满意的新帝!

当皇帝能有进有退吗?参考一下海昏侯刘贺同学。

自己原本带到长安的国内亲信大臣被霍光杀了个干净,自己则被放逐到豫章,要知道就算到了晋朝,这里也是水网密布,沼泽丛生的荒蛮之地。

士人的回应这么彪悍,刘宏的回应自然也那么彪悍。

曹节和王甫知道刘宏的心思,便诬告刘悝,刘宏干脆利落的杀掉了渤海王。

你想谋划别人称帝篡我的位置,那我直接把他杀掉,我看你还能谋划谁!

“殿下的仁德之名,孤在济南,也颇有耳闻,啊哈哈!”刘康吹捧着刘辩,让刘辩莞尔一笑。

刘康绝对和刘颌来往亲密,不然,他不必花这么大的代价去讨好诸位常侍和自己。

所以他才是最好拿捏的一位。

“对啊,孤知殿下赈济灾民更是不甚感动,来时更是在宗庙前焚香祷告,孤愿拿出千金支援殿下!”

甘陵王刘忠讨好之意更是露骨,让附近几人不由得一诧。

想想刘忠的家况也不由得明白几分。

甘陵国只有一个小小的县,而刘忠生儿子又猛了点,有三四个儿子。

若是再分封下去干,甘陵国就将国除,他的儿子都将只为乡侯,再分封下去,就泯然众人矣了。

除非君王下令,给予荫封,才能保住甘陵国。

甘陵虽小,但也好歹能关起门来,坐北朝南,称王道孤。

刘忠却和刘宏没有多大的交情,甘陵一脉,在朝堂上也犹如小透明一般。

汉代就藩的诸侯王,无诏不能不得出疆域。明代的更惨了,当养猪一样,连城都不得出。

刘忠窝在小小的甘霖当他的土皇帝,也不能结交权臣。自汉景帝的七国之后,国相有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监视并按时上报各诸侯王的动向,并确定其有没有反意。

“那老夫也捐五百金!”刘宽大手一挥,伸手就是五百金,刘辩能主动释放示好之意,刘宽这只老狐狸怎么会不接。

而且捐来赈灾只有好名声,一点都不会被抓到把柄。刘宽拍了拍刘辩亲近道:“辩儿年幼就能做成让大人汗颜之事,赈灾赈灾,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做的,更是为了整个刘氏而做的啊!”

刘辩眼睛咕噜一转,就坡下驴拜道,“多谢叔父提点。”

“哈哈哈!”刘宽扶起刘辩,摸着胡须,欣慰的看着刘辩上道的哈哈大笑。

他明白自己这个太尉当不了多久,刘宽只是被抓来顶班的,哪个皇帝会放心的让宗亲掌握着全国的最高的军权之位。

刘宽快六十了,这个年代就是高寿之人,他早晚要换位子下去养老,认下了这个皇子侄子,也算为自己的后代铺路。

刘辩却微微侧头微笑着对着伫立在一旁的荀攸小幅度点头赞赏。

有荀攸这样的名士之家出身的人,最起码,对着朝廷中的错综复杂关系,就能理得很清,这就是泥腿子读再多的书也难以比拟的!

眼界,关系,层次。

荀攸也做了一夜的功课,把今日哪些人和哪些人世代交好,哪些人和哪些人有了许久的矛盾,梳理的清清楚楚的。

这对刘辩的攻略帮助不可谓之不大。尤其今天朝中来的诸侯王不少,刘辩想攀关系,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攀亲戚,但是若是叫错了辈分那可就是十分严重的后果。

刘宽是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而自己算起来则是十六世孙。喊句叔父绝对是没有吃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 朝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