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16.主政者慕容恪

360年二月,慕容恪官晋太宰、录尚书事,总摄朝政。前燕从此进入慕容恪时代!和皇帝有关,也和皇帝无关。

行周公事是艰难的,曹操有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一个称职的“周公”是连吃饭都不得安稳!尤其其所处的时代又是久不得安宁!

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于前燕来说应该是强敌环伺,西面有刚刚崛起的前秦,占据关中以后日益强大;南方有孱弱却坚挺的东晋,始终战斗在“北伐”的道路上!主政期间,慕容恪能够对两位邻居始终保持碾压势头,当真不易。如只是学会了“周公吐哺”,慕容恪一定做不了那么多,那么好。

那年,恪儿也就四十岁的样子,如花儿一般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事业心和个人yù_wàng都处在一个爆发的关口。虽然此前向皇帝哥哥保证过些什么,但史有先例,在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典故里,年少懵懂的皇帝常有,周公却是极少的。些许保证,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慕容恪完全可以选择健忘!

事实上,在“行周公事,总摄朝政”之后,非但没有发现慕容恪丝毫的反迹,反而在辅政之初即受到各方势力地掣肘,恪儿并不是朝堂上的一支独秀,心有不服者大有人在!

这也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众心未服,众心未附!慕容恪执政道路上所要拔除的第一个绊脚石并不是外部那些强大的敌人,而是来自于自己战线上的某些同志加兄弟!毕竟,越是熟悉的人对其了解的就越加深刻,忌惮之心就越发淡薄;毕竟,和慕容恪所担负的职责相比,四十岁的恪儿依然太过年轻,纵然有非凡的智慧和卓著的战功,在元老遍地的朝堂上,年轻的慕容恪并不能完全做到领袖群雄。

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家天下的时代,一个不足以使众人心悦诚服的上位者会使得原本安分守己的大臣们心生轻蔑甚至不臣之心,进而大局失控,亡党亡国。

慕舆根就是野心勃勃者之一。

当时,慕容俊任命的辅政大臣共有四人:慕容恪、慕容评、阳鹜,以及慕舆根,有着“丰功伟绩”的恪儿是他们当中资历最浅薄的一个,然而却是首辅大臣。

矛盾就这么出来了。

慕舆根,历经慕容皝,慕容俊,慕容暐三朝。这样的大臣即使没有功劳也是可以有苦劳的,更何况数十年来慕舆根居功至伟!任职期间,慕舆根见证并参与了慕容家族从一个小小部落成长为大燕帝国的整个过程。慕容俊去世后,慕舆根以太师之位辅政,其权势地位,朝野威望,分毫不次于如日中天的慕容恪。在他的眼里,反倒是有些看不上靠关系(皇室宗亲)上位的恪儿。冲锋陷阵一莽夫,何敢决断天下?

而现在,不仅仅要接受资历和功勋都不如自己的慕容恪地领导,每天还要向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参拜!

那可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人人轮流做天子”的年代,慕舆根怎能甘心!

这是个大人物,在前燕是绝对的重量级选手,高傲一些是应该的,看不起年轻人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想要造反却是绝无可能的,毕竟,托孤重臣并不只有他一个,也并不是总领全局者。这些,极大地限制了慕舆根能量地发挥。

但是yù_wàng得不到满足,野心始终都在,始终不改。

又到了亘古不变的桥段:弱主强臣,豺狼环司!

然而有周公在侧,宵小于是也就只能是宵小,并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最大的boss(慕容俊)已经去了,在前燕,几乎没有人的威望资历、权谋功勋能够超过慕舆根。高高在上的那个小儿,并不值得我去顶礼膜拜!慕舆根如是想!

事实上,慕舆根在军机上的敏锐嗅觉让他立即就找准了慕容家族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团结!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慕容家族的内部矛盾并不明显,各方势力在面对外敌时依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而这,正是慕舆根牟取权势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慕舆根首先以可足浑太后干政为由唆使慕容恪夺权篡位。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借口,后宫干政是历代王朝经久不衰的话题,万般忌惮,屡禁不止,代代翻新,始终如故。

慕容恪有皇叔之尊,首辅大臣之权,如果再有其他顾命大臣的支持,我们的恪儿几乎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谋权篡位的勾当了。至少,驱逐可足浑太后,独揽朝政,是丝毫不在话下的。

然而慕容恪没有接受,以一句你喝醉了搪塞掉慕舆根。不仅此时,纵观慕容恪的一生,即使权力最为鼎盛时期,依然恪尽职守,忠实履行自己在慕容俊临死前的誓言!

愿做周公!慕容恪在心里时刻告诫自己。

这样的建议一旦被拒,即使最亲密的战友也极有可能转化为仇敌,更何况,慕舆根和慕容恪本不亲密。

慕容垂和大臣皇甫真在得知事情经过后建议慕容恪杀掉慕舆根,以绝后患!

恪儿依然没有接受,整个国家还在因为慕容俊的死而动荡,这样一个过渡时期,最为重要的是稳定人心,顾全大局。此刻去斩杀一个同为辅政大臣的三朝元老,并不是什么上策。

作为战场上厮杀的高手,慕容恪能够充分理解刀光剑影中的血腥,但却严重低估了朝廷里斗争的残酷。朝堂之上的杀人者,并不手持利刃,目露凶光。

在挑拨慕容恪谋反失败后,慕舆根转而投向慕容暐母子的怀抱,试图离间慕容暐与慕容恪


状态提示:16.主政者慕容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