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冉闵,我想,我需要拿整个章节来进行介绍。虽然他在前文中已经出现多次,可依然值得我为之再次地挥毫泼墨。在那段荒蛮混沌的历史中,能为中华发一声呐喊者,除了冉闵,我们还能指望谁呢?
首先是冉闵名字的问题,比趴在地上的小崽子(石勒)还让我纠结。因为,他的名字的姓氏的改变,意味着民族立场的不同。仇寇,或者亲人,转变在一字之间。
然而,在他生命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无法否认,冉闵其实是叫石闵的,并且也一直以石氏家族的成员自居,只是后来和后赵统治集团彻底决裂后,才恢复自己祖宗流传下来的姓氏——“冉”,算是终于认祖归宗了。不管它,我始终喜欢叫他冉闵,毕竟,之前姓氏的更改怨不到他的身上,我们不能怪他。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ji)奴,后赵武帝石虎养孙。父冉良,字弘武,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冉闵是军人世家,祖上曾担任过汉朝的黎阳骑都督,世代任牙门将。不过到了冉闵父亲冉良那一代,中国,没落了,冉氏家族也随之没落。在那段天下万民无以为继无以为生的日子,本为军人世家的冉良加入到了庞大的流民们的阵营中去,成为“乞活军”的一员。关于身份的转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本应该是政府公务员的冉良,因为种种原因,成了合同工!就是现在出了事之后要去背黑锅的那种。或许,对于我们,更好理解些。
乞活军的战斗大多数是和石勒打的,从司马腾开始到石勒立国,流水的军队,铁打的对手。人一直在换,仗却没有停过。310年七月,石勒击败乞活军将领陈午,俘获冉良。当时,阵前观战的石勒给冉良的评价是:“此儿勇健可嘉!”后石虎收冉良为养子,改名石瞻。那年,石瞻十二岁!冉闵出生时,也就因为此,只能姓了石了。
关于姓氏的问题,这是千百年来的一个结。一个姓氏,一个祖宗。不用解释,我相信,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之后石瞻参与的战斗,我们可以不再详述了。只需知道,勇健可嘉的石瞻,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即可。
关于石瞻的死,《洛阳大事记》中记载:328年八月,前赵刘曜攻金墉城,斩后赵将领石瞻,枕尸二百余里。石瞻,死在了前、后赵决战的前奏之战中,那时那地,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不知道冉闵当时是几岁,石瞻死后,石虎收养了他。作为养孙,又是“烈士”遗孤,冉闵很受石虎宠爱,视如己出。这在后赵皇族中应该是人尽皆知的,不然,石遵也就不会说出要立冉闵为太子的话来。曾经,石氏家族拿冉闵当自己人,冉闵也觉得自己不是外人。这种感觉,冉闵保持了很久很久。
在“视如己出”这四个字眼里,我想,我们最应该注意那个“如”字吧!因为不是,所以才如!当民族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以后,所有的羯族人用行动告诉了冉闵:“如”就是不等于的意思。虽然之前或许真的“如”吧!
史书上对幼年时候的冉闵评价是颇高的:果敏!现在的幼年的我们,大众也是给过评价的:温室花朵。或许一阵风雨,也就足以“辣手摧花”了。都是孩童,然而时隔一千七百年,我们算是进步还是退化?
成年后的冉闵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而且,多计谋!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在崇尚武力的石虎的眼中,这是一个杰出的优点。授建节将军,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冉闵在重新回到老祖宗的“冉”姓之前,一直是作为后赵集团的一柄钢刀利剑出现的,积极充当着后赵政权稳固与开拓的鹰犬。
冉闵的成名战是338年的昌黎之战,那是他第一次领兵,和鲜卑战神慕容恪同时在历史舞台上登场。只是,史书详细记载了慕容恪的勇猛,对冉闵的着墨却是少之又少,不过此战之后,冉闵威名大显,得到了后赵军方的认可,石虎也开始认识到他这个养孙卓越的军事能力,喜爱有加。
可以说“成也恪儿,败也恪儿”吗?冉闵因为和慕容恪的对决而成名,冉闵因为和慕容恪的对决而覆灭。然而这两个人却各自成就了对方,一个鲜卑战神的神话,一个武悼天王的传奇。
昌黎之战之后,全身而退的冉闵又干了一件大事:告刁状。
按理说,喜欢干这种事的人是不地道的,并不值得称赞,尤其是冉闵,作为武将,本应该光明磊落。可我却必须要把这一段写上,王者的远见卓识,在冉闵与石虎的对话中彰显。
昌黎之战虽然失败了,但立有大功的人员依然要封赏。比如苻洪,授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平西郡公。
冉闵告的就是他。
出于私心,冉闵许是因为嫉妒,功劳比他大,赏赐比他多,冉闵心中多少是有些不服气。战场上或许也多有龌龊,同一地点协同作战,有些许摩擦也是情理之中的,不过这就未可知了。但我更相信冉闵是出于对石虎的忠诚之心,身处同一片战场,面对同一个敌人,本来不怎么照面的各单位友军,突然间摆到了一起,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冉闵察觉到了苻洪的强大,料想到了苻洪对石氏集团的威胁,焉能不告?
“苻洪才智杰出,将士死力相报,诸子皆有非凡之才,且拥强兵五万,屯都城近郊,有危社稷,应秘除之,以安国家。”没有对苻洪细心深刻的了解,冉闵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