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第三篇 从奴隶到主人 1.传奇石勒

石勒本不叫石勒,爹妈给取过名字的,就像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一样。小名匐勒,大概是趴在地上的小崽子的意思,你也可以理解为猫蛋、狗蛋之类。后来遇到了一个叫汲桑的人,才有了自己的姓氏,有了自己的大名:石勒。成了“大事”之后,出了名,认识他的人多了,大家也就都记住了石勒。

在石勒还没有成为石勒之前,我们姑且这样叫他吧,以后就省得再改了。

石勒是羯族人,在匈奴人还没有内迁入塞的时候,羯族是作为匈奴人的附庸存在的,史载:“匈奴别部,羌渠之胄。”换句话说,就是匈奴人的奴仆,羌渠人的后代。很好认,高鼻深目多须。据说后来汉族人因《杀胡令》而奋起反抗羯胡压迫的时候,就是照着这个标准砍人的,手起刀落,少有冤死鬼。

随着匈奴人的内迁,作为奴仆的羯人自然而然地跟着他们的主人内迁入了中原。入塞后的羯人保持着在草原上的部落结构,部有大、小酋帅。不过既然已经内迁入中原地区,多少总会受些影响。他们原先信仰“胡天”(祆教),后来多信佛教,中国的佛教事业就是在石勒手中才开始发扬光大的。羯族人死后,实行火葬(这一点倒是比中原人先进许多)。

世代为奴的羯人并不能像匈奴人那样有成群的牛羊,虽然有一定的游牧经济,但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然而却没有像中原汉人那样发达的农耕技术,生活很是困苦。

石勒少年时,家里的主要营生就是种地,是个给大户人家种地的佃户。

《晋书》记载,石勒出生时候,红光满屋,不仅如此,还有一道白光从天而降,直射入石勒家的庭院之中。

厉害吧?每读书至此,总以为是外星人照了手电筒,不曾想竟是石勒先生带来的奇异。

石勒的家庭情况比不上贵族刘渊,属于贫下中农的一分子,长到能扛得动锄头的年纪,就开始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若不是后来的太多变故,农民石勒一定一辈子安分守己。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去刀口舔血?一切,都是因为活不下去的迫不得已。

芸芸众生终究没有办法把英雄淹没,石勒走到哪里都会被别人发现他永远不会泯然众人矣的英雄气质。就在十四岁那年,在古时,这个年龄已经可以算作是大人了。石勒和他的同乡到洛阳去做一笔小生意。就像朱元璋家开豆腐坊一样,石勒或许也要出门卖豆腐。

可能是第一次进城,石勒和现在的那些农村娃一样,没见过什么世面,看见洛阳城门高大气派,很是威猛,情不自禁之下就跑到上面大吼了一声(倚东门长啸),吼完就去做生意去了。毕竟,生计比看风景更重要。

但是,吼者无心,听吼者有意。很不巧,这一声大吼被尚书左仆射王衍听到,王衍当时很惊奇:“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子,我听他的声音仿佛有奇志,恐怕将来会扰乱天下。” 于是派人去抓石勒,但石勒已先离开,未知未觉中,不带走一片云彩。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站得高看得远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干,很爽很豪迈,颇有些指点江山之气概,但很遗憾,没有人发现我的英雄气。或许,石勒说了某些不该说的话,比如“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之类。

已经不可考证。

石勒的父亲是个小头领,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村长一类的人物,没官没品,但多少管点事。其人性格粗野、凶恶、好勇斗狠,与族人相处不够和谐,于是工作也就干得不称职。当时没有什么民主选举之类的东西,群众意见没法上报,没法换人。基于领导工作要干一辈子考虑,老石常常让小石去管理所部胡人。和老爹相反,石勒的管理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甚得人心”。老石的无能恰恰锻炼了石勒的才能,无意间,很好的培养了石勒。

传奇还在继续,石勒的家在武乡北原山下,史书记载,自从有了石勒之后,石勒家周围,草木皆有铁骑之象,菜园子里面还长着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父老及相者(算命的)皆曰:“此胡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劝同乡人厚待他,时人多嗤笑。

就连在田间干活时候也有异象产生,经常听到金戈铁马之声,石勒回到家把这事情告诉母亲,母答曰:“作劳耳鸣,非不祥也”。

非不详也,好事!

后来,好事没来,“好事”之前的磨难却接踵而至。

西晋太安年间(年),并州地区发生饥荒,石勒的佃户做不成了,衣食无着的他加入了流民的行列。就是要饭的,地没法种了,没吃没喝的,呆在家里只能饿死,只好四处游荡去找吃的。

关于流民,石勒之前已经有过,石勒之后依然会有。庞大的流民队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影响历史、推动历史、改变历史。在石勒所处的时代,也是如此。不久之后,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军队:乞活军;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成汉帝国。

关于乞活军和成汉帝国,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会详细讲到。现在,请允许回到流民石勒的故事中。

那时,离开了草原的胡人是没有地位的,做了流民的胡人更是如此。在那个天下大乱的年代,成千上万的汉人如蚂蚁一般死去,谁又会在意那些游荡的胡人的生死?

有,想着靠这些胡人流民牟取暴利的人会在意。

并州刺史的司马腾,他就是靠着贩卖胡人流民


状态提示:第三篇 从奴隶到主人 1.传奇石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