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年代,汉民族从来都不缺乏登高一呼的勇士,尤其是在民族危亡之际!缺的,是那些麻木的民众觉醒的精神。而这,需要侵略者的屠刀和无数的英烈先贤的血去唤醒。

近乎,从来都是如此。

那个趁乱起兵的北宫纯,也算一个。

向晋朝称臣,这几乎是勒准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也是唯一的办法,别无选择。

此时的晋朝,皇帝是晋元帝司马睿,晋愍帝被杀后,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新搭起了大晋帝国的摊子。历史上把这个只有东南半壁江山的晋朝和那个大一统的晋朝区分开来,称之为:东晋。

“屠各小丑安敢称王,乱大晋使二帝播越。今送二帝梓宫于江东。”同时献上西晋灭亡时被匈奴汉国抢夺的传国玉玺。

棺材就不表了,脸面问题。传国玉玺这东西可是大有来头,要从“和氏璧”开始说起,历朝历代为之争斗不休,据说,谁要是拿到了传国玉玺,谁就有“天子命”。勒准称番的献礼不可谓不重。

晋元帝没有拿回玉玺,可能是勒准又改主意了。但终是接回了晋怀帝和晋愍帝的棺椁,这已经够让东晋王朝高兴了,高兴之余,高兴之余也就仅此而已,没有任何的支援行动。勒准若是在盼望东晋的援军,那他的失望一定很大很大。

当时镇守长安的刘曜的官职是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勒准叛变时杀掉的刘氏族人中,包括刘曜的母亲和他的亲弟弟。说是仇深似海一点都不为过,勒准没打算拉拢他。但对那个大将军石勒他是动了心思的。

野史记载:勒准把他做过皇后和皇太后的两个女儿送给了石勒,以求罢兵言和。

但照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勒准很失败,赔进去了闺女,却没有换回来石勒的和平。“送与不送都是一样的,石勒想要的利益,比勒准能够送予的更多。

当刘曜的大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不是赤壁之战中的赤壁),遇到了从平阳城逃出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大难不死后又遇到了亲人,估计他们仨一定抱头痛哭过,几日不见就已然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了。刘曜和他们俩有很多话要说,当然,包括匈奴汉国的大位该由谁来继承的问题。

不用刘曜明示或是暗示,呼延安和朱纪就知道该怎么做,还有谁能比刘曜更合适?尤其是当所有的比他更合适的人选都死光了之后!

318年十月,刘曜即位称帝,改元光初。此刻,距离刘聪去世也才仅仅只有三个月,但时事已经天翻地覆,不可挽回。刘曜封石勒为大将军,与他互为犄角之势,共同进攻平阳。

勒准本该预料到,但终究还是走出了那一步。或许,只是因为他的已经是皇太后的女儿却要行使皇后的义务让他怒火攻心?不!一定是突然间无限扩大的权力迷住了他的心智,认为只要搞定刘粲,一切也就不在话下。只是,搞定刘粲是简单的,搞定石勒和刘曜却很难很难,他们想要的是和他一样的无限的权力,他为他们创造了这个机会。

勒准找刘曜讲和去了,不知道是拿什么去作为解释杀了刘曜亲妈和亲兄弟以及他全部的族人的说辞。我们也真的不需要知道,这是个很傻很天真的行动,除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外,没有任何意义。

刘曜的回答却是很好的:“刘粲乃无道昏君,杀之有功无过。他要是不死,我怎么当皇帝?明白不?只要你投降,我便算你拥立之功。”

话说得很直白,也很真诚。但是,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娘亲、兄弟和族人的仇不报了,那样就有可能放过勒准吗?当然是不可能。那时,刘曜已然登基,匈奴汉国的皇帝,为先皇刘粲报仇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大义之所在。不然,刘曜这个皇帝如何被认可,如何使天下臣民心服?

给仇人以希望,请注意这句话,不是给仇人以未来。一个希望,足以断送你的敌人打算和你鱼死网破的决心。

身负血海深仇,刘曜没有说要和勒准老匹夫不共戴天之类的莽夫之语,概括起来,一句“杀之有功”,让勒准犹豫起来。是啊!战则必死,降还可能活下去,谁不犹豫呢?

这个“犹豫”终于要了勒准的命。

面对必死的困局,处处都是绝境的时候,有一种希望叫做活下去,对生的渴望使得人们愿意尝试一切机会,活下去的机会。即使是一根本就不存在的稻草,只要写上“救命”这两个字,依然愿意竭尽全力去抓取。舍生取义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什么尊严、金钱、荣誉、地位,只要能保命,丢弃一切都不会惋惜。勒准的弟弟勒明就属于这样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318年十二月,勒准被其弟勒明所杀。随后,勒明投降刘曜并献传国玉玺。原因?原因很简单,他比他的哥哥更相信刘曜的许诺。在他看来,勒准的犹豫,就是找死。

那么好吧,你去死,但不要连累我们大家。

其实刘曜的谎言并不高明,一眼就能判断出真假,但是勒明对死亡的恐惧和活下来的强烈愿望使他更愿意去相信刘曜的话是真的。

当时石勒也在向平阳进兵,但是没有人向他投降。石勒大怒,派主力急攻平阳,但是当石勒攻克平阳城的时候,勒明已经带着平阳城一万五千人投降了刘曜。晚了一步,除了残破的平阳城,石勒什么实惠都没有得到。


状态提示:12.勒准政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