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华夏雄师>第416章 飞行大队受挫

戈尔茨的飞行大队大获全胜,胜利返航了,他们的飞行大队以受伤了三架飞机的代价,共取得了击落法军热气球二十九颗,击伤热气球二十三颗,击伤飞艇一艘,击毙法军空中观察员六十七名,击毙法军飞艇飞行员一名,击毙法军地面高射炮手和高射机枪射手四十六人的战果。

虽然戈尔茨的飞行大队大获全胜,可是在这次的空袭行动中,这些飞机也暴露出了严重的不足:首先就是攻击武器威力太小了,需要击中热气球的燃气罐,引发爆炸,才能秒杀热气球;若是子弹击中热气球的气囊,需要耗费大量的子弹,把气囊打成渔网一样,热气球才会坠毁。若是只有一串子弹击中热气球的气囊,最多也就是撕开几个破洞,热气球虽然漏气了,但还是可以缓缓的回收,热气球上的法军空中观察员也不会因此丧生。

至于对法军飞艇的攻击,那么效果就更差了,戈尔茨和汉斯两人把剩下的子弹全部打完了,也未能击落飞艇,还是让那艘飞艇缓缓落地了,战果仅仅是击毙了一名法军飞艇飞行员。

事实上,不仅是飞机上的航空机枪威力太小了一些,就是德国人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的威力也太小了一些,高射机枪不用说了,威力和飞机上的航空机枪差不多,很难真正摧毁热气球,几乎无法摧毁飞艇;高射炮威力虽然较大,但是引信的问题,大部分的炮弹在击穿气囊之后不会发生爆炸,而是直接从气囊中间穿过去了,也就是说,打在热气球上,打在飞艇上,是一对对穿的洞,这样的话对热气球和飞艇的杀伤力就非常有限,中弹的热气球还能回收,飞艇还能返航,只有高射炮炮弹击中热气球吊篮或是飞艇座舱,才能秒杀。

飞艇的生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即便是真实历史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填充氢气的齐柏林飞艇,英军用战斗机攻击,最早的攻击也发现很难摧毁,后来英国人发明了穿甲燃烧子弹,击穿飞艇气囊蒙皮的时候引发火焰,这才能把飞艇烧毁。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缺少氦气,氦气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德国人只能用氢气来填充飞艇,结果就很容易被摧毁。

而这个时代的法军飞艇,都是热气飞艇。

热气飞艇的载重量和航程都远远低于氢气飞艇,但是很难击落。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这位在真实历史上一战中杰出的军事家,现在是德国航空大队的大队长,他驾机返航之后,立即提出了飞机武器威力不足的问题。

“是否能够改进机载武器呢?”戈尔茨率先提出了改进意见。

德军指挥官施泰因梅茨点了点头:“是可以让莱茵公司的人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原本在地面用的高射机关炮安装在飞机上面。”

莱茵公

司的奥托·李林塔尔等人接到了俾斯麦首相给他们下达的任务之后,就在着手改进飞机的机载武器。

“根据前线的戈尔茨汇报,我们的机载武器存在着威力太弱的问题,对付一艘法国人的飞艇,一千多发机枪子弹全部打完了,还是未能完全摧毁法国人的飞艇。”李林塔尔对在座的技术员们说道。

按照首相俾斯麦的要求,希望能够把高射机关炮安装到飞机上面。但是问题就出现了,机关炮的后坐力远大于航空机枪,重量也将会增加很多,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而且载弹量又要减少了许多。譬如说,安装上一门20毫米机关炮,原本可以携带3000发子弹的飞机,只能携带炮弹了,若是安装30毫米机关炮,就只能携带150发炮弹甚至更少。

“安装机关炮的做法也不可取,根据前线高射机关炮手的反应,很多热气球被我们的机关炮击中之后,大部分的炮弹都是直接穿透过去,不会在气囊内爆炸,这就无法起到摧毁热气球的效果。”李林塔尔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在机枪威力上做文章了,能否制造出一种可以爆炸的子弹?”弗拉克问道。

“可是子弹的口径就那么点大,要制造那么小的引信,在技术上十分复杂,机枪消耗子弹的数量巨大,那样成本太高了,爆炸威力也不大,我们的军方恐怕承受不起那么大的负担。”一名技术人员说道。

“我们还是必须在枪的方面和子弹的方面改进,否则就要重新设计飞机了,现在重新设计飞机,肯定来不及投入战场。当然了,重新设计一种新式飞机的工作也要立即展开,同步进行。”李林塔尔点了点头道。

后来,在一名技术人员努力下,制造出了一种叫穿甲燃烧弹的子弹,这种子弹的铜皮和钢芯之间装入了白磷,平时因为的密封的,白磷同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在子弹发射出去之后,撞击目标,钢芯在惯性作用下往前推动,刺破铜皮,产生的热量以及铜皮破裂,流入的空气使得白磷燃烧,这样在击穿目标的同时,子弹就能燃烧。

之后工人们对穿甲燃烧弹进行实验,发现在击穿木板和薄铁皮的时候,子弹都会喷出燃烧的白磷,点燃目标。但是在对气球的气囊进行射击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气囊很薄,子弹在穿透气囊的时候,不足以引发钢芯运动,自然也无法点燃白磷,效果就和普通的子弹击穿气球的气囊一样。

遭到空袭的法国人也在改进,一批新的气球和飞艇升空了。

飞机机载武器的改进工作还未完工,但发现法国人的炮兵观瞄热气球和侦察热


状态提示:第416章 飞行大队受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