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华夏雄师>第226章 登船北伐

广州,陈新元府邸。

“大帅,这是前线长毛北伐的最新战报。”一名战士走进府内,把刚刚从上海发回来的电文递给陈新元。

电报的出现,确实是好东西,使得消息的传输速度可以变得瞬间,原本消息从上海发回到广州,最快的双体快速帆船都得两天两夜。而且遇上了台风之类的天气,船还不能走,只能走陆路,那么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得四天。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现在的电报还只是有线电报,无线电报还没有发明。如今电报线路,已经从上海一路铺设到了广州,上海、杭州、福州、泉州、漳州、汕头、香港、广州、佛山、长沙等城市都有电报局,虽然杭州还是在清廷控制下,但是并不妨碍兰芳在杭州设立电报局,反正电报线路都是经过浙江的。浙江此时是在淮军的控制之下,淮军首领李鸿章自然是非常乐意接受这些新鲜事物。

而且淮军自己还铺设了自己的电报线路,从杭州开始铺设,铺到南昌。

“没想到长毛贼稳打稳扎向北推进,僧格林沁在河南一战惨败,都逃回京城了。若是让长毛北伐军这样发展下去,真有可能被他们先攻破京城啊。”陈新元看着战报,担心的说道。这个时空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和原本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可是有极大的偏差,原本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是孤军深入,最后被僧格林沁和胜保歼灭。可是在这个时空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却击败了僧格林沁。

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国北伐军和捻军合股了,而且是一路过去,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估计三个月就能攻到京城!

本来陈新元还打算,等日本江户幕府出兵攻占济州岛之后,让兰芳在黄海上面能有个距离京城最近的补给岛屿,之后再出兵北伐登陆。现在看来,等江户幕府已经来不及了,得赶在太平军攻到京城之前,在天津登陆。

左宗棠抚摸着胡子笑着道:“大帅不必担心,长毛不可能比我们更快到京城!事实上,我们的准备北伐的粮草都已经准备完毕了,五万大军随时可以登船北伐。”

陈新元大喜:“若是能有五万大军从大沽口登陆,我们必然可以抢得先进!”

只要能够在大沽口登陆,和清军打上几仗,骑兵迂回到京城北面,借助咸丰皇帝和慈禧等人的退路,甚至有可能生擒咸丰和慈禧。只要生擒了他们,到时候谈什么条件都好说了,可以留住他们,让他们变成傀儡。

倘若是被太平天国先一步攻入京城,那就不好说了,拿下京城之后,他们可以自称自己是正统,形成了太平天国、兰芳和淮军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西方列强也乐意看到中国四分五裂,到时候会大力支持太平天国,那样中国就真正的要完全分裂了。

所以说,陈新元决不能让太平天国先攻破京城。

就在这个时候,英国人港督宝宁,再一次来到广州陈新元的府邸。

英国人公开说明了他们的立场:“我们大英帝国可以支持大清政府!哪怕是太平天国攻占了北京城,宣布他们是正统!我们都会支持太平天国!我们就是不希望一个强大的同盟会来窃取中国!”

因为一个分裂的中国,才是符合英国的利益,而不管是留住清政府,还是让太平天国占领了北京,都会导致中国分裂,那是英国人最希望的结果。

英国人的舰队都开到远东来了,陈新元只能先答应英国人,暂时先留住清政府,而且自己也不会称霸东方。直到一百年之后,英国衰弱了,陈新元的兰芳帝国才成为一个横跨北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的超级大国,二原来清帝国的版图上出现了一个由伟人建立的,强大的共和国。

大军即将北伐,但是兰芳野战军是分散在湖南、广东、福建、台湾和婆罗洲等地,首先需要把兵力集结起来,再统一从福建坐船北上。

1854年7月20日,一切准备就绪的兰芳大军在福建登船,此次出征的兰芳大军有兰芳海军南中国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

如今的兰芳海军已经发展成拥有两支舰队的东方第一海军,其中太平洋舰队拥有8000吨级的镇远级铁甲舰两艘,5000吨级的广州级铁甲巡洋舰三艘,由风帆战列舰改装的4000吨级兰芳级铁甲舰五艘,2000吨级的福州级铁甲快速巡洋舰八艘,蒸汽杆雷艇二十四艘。而南中国海舰队拥有5000吨级的广州级铁甲巡洋舰两艘,2000吨级的福州级快速铁甲巡洋舰四艘,1500吨级的厦门级木壳蒸汽巡洋舰六艘,蒸汽杆雷艇十六艘,500吨级的浅水木壳炮舰十一艘。这样的海军,若是在东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军,但是陈新元知道,自己的海军实力和英国人比起来还是不够看的。

除了大小战舰之外,还有大小三百多艘运输船,有些是新造的运输船,还有征用的客轮,还有一些是原本的风帆商船改装成的蒸汽风帆运输船。

出征的海军官兵共有一万多人,大小战舰三十六艘,运输船三百多艘,雇佣的水手和船工多达四万多人,运载陆军官兵五万人,马匹两万多匹,其中一万多匹是骑兵师的战马,其余的都是拉泡拉车的重型挽马。

重型挽马,是英国引进的夏尔马,这种马力大无穷,可以牵引五吨的货车!至于骑兵师装备的战马,之前陈新元使用过阿拉伯温血马和欧洲的高头大马,可是那些马过于娇贵,价格昂贵不说,饲养起来也


状态提示:第226章 登船北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