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已将近晌午,小玉觉得蹊跷,方一边说着“主子,奴婢进来了”,一边走进屋里,却见床铺整整齐齐,哪里还有雨墨的影子!
她不禁吓坏了,转身出来,忙让内侍去通知萧洋。
不大一会儿,萧洋便到了,里里外外寻了个遍,不见雨墨,方问小玉道:“怎么回事?你家主子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小玉忙双膝跪地,哭道:“殿下恕罪!昨晚,奴婢们侍奉主子梳洗过,她说想一个人清静清静,让我们别去打扰她。奴婢想,主子近来心情不好,就信以为真,没想别的。谁料,今日一早,却不见主子起床,奴婢实在等不及了,方进去看,才发现主子一整晚都不在。”
小凡也忙跪地道:“依现在的情形看,主子怕是出宫去了。”
“娘娘走的时候都带了什么?”萧洋问。
小玉回道:“奴婢已经查看过了,除了几本书,主子什么都没带走。”
萧洋怒道:“一群没用的奴才!”
其他人听了,也慌得纷纷跪倒在地。
萧洋迟疑片刻,一甩衣袖,出了兰蕙宫,同候在门外的赵舒道:“走,随我出宫!”
赵舒见他神色不对,便知趣地没有多问。
二人飞身上马,很快来到宫门口,询问昨夜的守门人,那人道:“雨墨娘娘昨日确实出宫去了。”
于是,二人出宫,直奔镜花庵而来,一路上,刚才还晴朗的天空,转瞬阴云密布,雷声隐隐。
到了庵门口,赵舒上前叩门,来开门的是妙真。
还未及进门,萧洋便问:“雨墨呢?”
妙真吃惊道:“她不是在宫里吗?”
萧洋只得道:“她昨晚出宫了,不知去了哪里。”
“哦,是这样。”妙真道,“眼看就要下雨了,殿下先进来躲躲雨再说。”
萧洋、赵舒才随妙真进入庵中,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很快就成了瓢泼大雨。
萧洋站在阶前,不肯进屋,心想:“雨墨此刻在哪里?可有躲雨的地方?”如此想着,心竟感到一阵又一阵刺痛。
妙真又道:“殿下,外面凉,请回屋避雨。”
萧洋道:“不麻烦师太了,我只想在这里站会儿。”
妙真与赵舒,也只得陪着萧洋,立在檐下。
不大一会儿,雨住云收,妙真又道:“请殿下回屋喝碗热茶,暖暖身子再走。”
“不了。”萧洋道,“雨墨除了镜花庵,还可能去哪里?”
妙真道:“雨墨平日几乎不离开镜花庵,贫尼实在不知,除了镜花庵,她还能去哪里。”
“好的,打扰师太了。”萧洋说完,带着赵舒离开。
出了庵门,二人飞身上马,赵舒道:“现在我们去哪里?”
萧洋一筹莫展道:“我实在想不出还能去哪里,就在这附近找找吧。”
于是,二人策马,漫无目的地在附近转悠。
忽然,赵舒发现了那座小庙,对萧洋道:“殿下,你看那里!”
萧洋回头看了一眼,说道:“进去看看。”
二人下马进了庙中,却见里面杂乱且落满尘土,丝毫没有人来过的迹象,遂失望地转身离开。
出门跨上马,恍惚间,赵舒用眼睛的余光瞥见一个白色的人影,又怀疑自己是寻人心切,产生了幻觉,遂没往心里去。
原来,萧洋与赵舒往镜花庵而去的时候,雨墨就看到了他们,心想他们可能会找到庙里来,就用树枝一扫,将里面弄得尘土飞扬,又将一切恢复原样,自己躲在暗处。
雨过后,直到听到马蹄声近,雨墨方出了后门,躲在山后,是以,萧洋和赵舒没有发现她。
赵舒对萧洋道:“殿下,如此看来,娘娘或许去了附近的哪个镇上。”
“好吧,我们去附近的镇上看看。”萧洋道。
于是,二人拨转马头,往镇上而来。
两人走大街串小巷,边走边看,却始终不见雨墨的影子。
萧洋道:“这样找也不是个办法,雨墨出来的时候身上并无银两,在镇上无法生存,一定是躲到哪个深山老林里了。我们先回宫,理理头绪再说。”
无法,两人只得回了宫。
萧洋径直来到兰蕙宫,小玉见他面色凝重,也不敢多问。
日光透过窗纸照进来,温暖而柔和,案上的书籍、棋谱、瑶琴犹在,却没有了雨墨,萧洋想起昔日的笑语欢声,忍不住潸然泪下。
无奈,除了公务,他还有其他妃子及幼儿需面对,只得偷偷抹干眼泪,转身出来。
门口的赵舒,见萧洋脸上的泪痕未尽,也不禁在心里替他难过,遂暗下决心:一定要替殿下将雨墨找回来。
夜间,赵舒独自挑灯,一边读书,一边想着白天的事——在小庙外眼睛余光的一扫,那一闪而过的白色人影,会不会不是幻觉?
为了不让萧洋失望,他决定明日自己先去看一看。
次日晨光熹微,赵舒告诉萧洋的内侍,说自己有事出宫一趟,早朝前一定赶回,烦他转告殿下,随后,便跨上马,离宫直奔小庙而来。
雨墨此时刚醒,从河里打来水洗了一把脸,又将庙内整理齐整,准备生火做饭。
厨房内原先破败的灶台,经雨墨一收拾,又可以重新使用;所谓的食材,也无非是地里挖的番薯、河里摸的鱼虾,还有山上摘的野果。
赵舒吸取上次的教训,远远就下马,步行朝小庙走去,又看见屋顶炊烟袅袅,心中的希望陡生。
越到近前,他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