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僵夜>73.第七十二章腐败触目惊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沐对大明军队的腐败有了更深的感触。

这里面的人都在传一句话:“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既跑又送,提拔重用”,原来像他这样突然出现的“千户大人”还有许多,只要会溜须拍马,舍得下血本。

‘买闲’、‘买功’、‘赎罪’……,整个军队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不是靠买的,甚至有毫无底线的军官会刻意搞些残酷操练,寻常士兵身体根本吃不消,这样就能逼没钱的士兵也‘买闲’。

上层的高级将领更是贪婪至极,欲壑难填。十万大军他们至少要吃掉六万人头的空饷,而粮草还要再扣一半,原本这里只有三万人,朝廷给的十万口粮他们扣下七万也还够吃,可实际上他们只会留一万五千人的口粮,军中到处都能见到食不裹腹,疲损羸弱,形容枯藁的士兵。

这样的士兵不要说还有多少战力,实际早已被剥削的难以忍受,还未与倭寇交战,军中每日便有数百人逃命。逃掉的还好,被抓回来的正趁了许多军官的心,因为逃兵想要活命就要就不得不把家中田产、房产拿出来“赎罪”,这种土地兼并不是少数,实际上至少有两成士兵家中的土地都被上层夺取,触目惊心!

建造一栋营房朝廷拨付六金,层层克扣之后只剩五六钱!

马料刍克,十扣其半!

连军备他们也不放过,原本朝廷下令打造强弓劲弩,可结果造出的弓张力不过一两斗,射不到数十步远,那箭长也只有七八分!

战刀尤其短小,而且没有锋刃,

……

整个军中,腐败无处不在,无处不穷尽贪婪。

戚继光大哥说的没错,不在军旅中,很难想象卫所官兵已经腐烂到了何种地步,这种烂,已经烂到了根里。原本张沐心里一直不服,就算鞑靼骑兵再厉害,就算倭寇再凶狠,可大明朝每次征伐都是数倍于敌,又是在本国征战,占尽地利与百姓支持,为何屡屡战绩惨淡,帝国王师沦为笑柄,现在张沐终于明白了。

倭寇最大的据点也不过两万余人。十万大军围剿看似足以碾压敌人,可实际上只有三万士兵,这三万士兵还被各级官员层层压榨盘剥,吃不饱、睡不好,军备破烂,赏罚不公,甚至有的还被夺走房屋地契……,你还能指望他们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

张沐真的不知道,那嘉靖皇帝每次拿着花名册,看到的都是百万雄师,兵强马壮,可一打起来便是大败、溃败,被人家轻易的小蛇吞大象,他是真的不知道军队早已被贪官掏空了,还是连他那个皇帝也束手无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沐只能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如果他是军中的大将,希望改变这一切,他能怎么做?但想来想去,他都想不到任何办法,因为你要重整军威,就是要跟全天下的武将甚至是文官为敌,只怕活不过两月,死的会比他爹还冤、还惨!除非远离卫所兵制,远离这片污垢之地全部推倒重来,兴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哥一定要招募新兵,组建自己的戚家军的原因。

现在张沐在杨宜账下,什么也改变不了。别说自己根本没能力,就算有他也不能,不仅不能,反而要同流合污、任由腐败蔓延才更符合自己的身份,更能让柳生宗男、杨宜等一个个人满意。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的一面,那就是在这样军备松弛,军纪涣散的地方,他可以轻易的出去跟鲁义平等人联系。之前他还担心军中不比其他地方,想出去一次不容易呢,现在看来他真的想多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宜说的没错,身为三军主帅,他可以轻易的命令军队安营扎寨待命,也可以轻易的命令拔营行军,而且每一次的理由都是那么有理有据,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即便不断有倭寇屠杀村镇的消息传来,即便地方官吏不断派人求救。

原来杨宜之前并不是武将,而是一个文官。跟那些一张口就是圣贤之说、忠君爱国的文官一样,他的一张嘴也巧如簧舌,说的冠冕堂皇,干得污秽肮脏。这些文官咬文嚼字的手段张沐算是见识到了。

而举荐杨宜做这个剿倭总指挥的不是别人,正是奸臣赵文华。当年大将军曾铣只是上书请求率领大军出击鞑靼,收复河西失地,就被嘉靖帝处死,这中间少不了朝中奸臣大做文章。在张沐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他就想着要找那些奸臣清算,为父亲讨回公道。当年的奸臣有几个人毋庸置疑的,比如背叛他父亲的奸贼仇鸾,比如主谋严嵩,而赵文华正是严嵩的亲信,为了讨好那位首辅阁老,他甚至认严嵩做了义父,天下无人不知其奸。

柳生宗男曾说过,他虽然无法阻止朝廷下令剿倭,却能让朝中的朋友帮忙决定派谁领军,恐怕赵文华正是柳生宗男在朝中的“朋友”之一。

如今杨宜按兵不动,倭寇却肆无忌惮的屠杀村镇,整片浙江沿海到处都是倭寇留下的暴行,没人能阻止他们。单靠地方力量根本挡不住,即便是陈釜、孤舟等江湖侠士和戚家军也无法阻止这些悲剧,他们每次杀倭寇,必须先要知道倭寇在哪里出现,然后才能去迎战。可倭寇在海上来去无踪,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在哪个时间哪个地方登案祸害黎民,等到陈釜、孤舟、戚家军等力量得到消息再赶过去的时候,倭寇的屠刀早已砍下去了,甚至很多时候已经满载而回、逃之夭夭。

纵观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多年抗倭的经历


状态提示:73.第七十二章腐败触目惊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