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投机者>第十一节 反击闪电 一

邳县城郊,李品仙大聚于学忠、李仙洲、韩德勤、周喦诸将,李品仙进入江苏之后,蒋介石果断调整江苏部队指挥系统,由李品仙取代韩德勤统一指挥江苏境内的所有中**队。全本小说网

庄继华拟定的反击将首先从江苏开始。

二月十二日,五十一军、七十五军、九十二军分三路向鲁西南进攻,于学忠率领五十一军出邳县,向台儿庄地区进攻,拖住徐州日军,周喦率领七十五军出郯城从南面向临沂发起**;李仙洲率九十二军出临沭,从东南**临沂。

在敌后,沈鸿烈指挥秦尚荣、范筑先、卢斌、张里元诸部四处出击,炸毁桥梁涵洞,袭击日军据点,交通线,整个齐鲁大地,从胶东到徐州,战火纷飞,日军各地驻军纷纷告急。

定远以西,廖磊指挥二十一集团军继续分路出击,死死缠住一一零师团,迫使其不敢北上增援毫洲。

津浦路南段,宋云飞和赵汉杰分兵两路,赵汉杰率部北上,在蚌埠、蒙城、宿县这块三角地带活动,特种部队精兵们在这里大展神威,日军运输队频频被歼;宋云飞则率部南下,一度冲进浦口,炸毁浦口日军一个重要军火库,猛烈的爆炸声让南京城内畑俊六心惊肉跳。

杉山元上交的问题在他这里同样无解,幕僚们同样争论汹汹,继续进攻和停下来休整的分成两大块,就在他面前争吵,谁也无法说服谁。

中**队的频频活动,让畑俊六感到有些异常了,他感到自从薛岳部南渡黄河后,中**队已经逐渐稳住阵脚,长期作战和后方空虚,留下两大隐忧,一旦这些隐忧爆发,后果难以设想。

从商丘传来情报,**将军在最近几天将有大动作,可畑俊六就没看明白,**将军的大动作是什么?反击会发生在那里?就在畑俊六犹豫不决时,杜聿明指挥的兰封反击打响了,五个军从南面和西面向伊东的两个师团发起进攻。

杜聿明的**让畑俊六的心落到肚子去了,**将军选择了对皇军兵力最雄厚的北线段发起反击,此举诚然出乎他的预料,但并不可怕,伊东和筱冢义男有近九个师团的力量,完全可以抑制**将军的反击。

“哟西,看来**将军已经黔驴技穷了,他能调动的力量都调动了。”畑俊六有些满意,他原来担心庄继华对兵力最弱的山下奉文展开反击,或者对路途最远的谷寿夫展开反击。

“阁下,还有四十九集团军呢?”参谋长河边正三提醒道,在是继续进攻还是停下来休整上,河边正三同样犹豫不决。

“这是他留下来守卫商丘的部队,不用太担心,**将军还是很担心他的安全的。”畑俊六显得很有信心,随口开了个玩笑,然后他严肃的下令道:“命令谷寿夫、山下奉文、安藤利吉加强进攻,命令筱冢义男抽调一个师团增援伊东,其余各部继续向商丘进攻。”

可对后方遍地战火,畑俊六有些无奈,只好严令一一零师团加强南段守御,命令西尾寿造务必保证交通安全,不能影响前方作战。西尾寿造也没有多余的办法,保证交通安全需要兵力,各地兵力已经抽调到极限,连他的司令部所在地兖州都只剩下一个联队,济南到泰安只有一个旅团在守御,迫于无奈,西尾寿造把严重受损的本间部队调到兖州、泰安一线休整,并充实守备力量。

兰封反击进行得如火如荼,中**队攻势凶猛,被徐州血案刺激得发疯的中国士兵,完全是一副拼命打法,全然不顾日军的弹雨,红着眼珠往上冲,从徐州疏散出来的难民组建的支前队跟着部队向前闯。

激战一天后,六十军和二十三军在民权程庄击溃三十七师团六十八旅团,冯圣法指挥七十一军绕道李堂,击破日军七十旅团锦户联队,薛岳指挥二十七军、二十一军和二十七军在正面的反击迫使一零一师团被迫转攻为守。

三十七师团的危机让伊东感到危险,他迅速从兰封城下后撤,一零一师团和三十七师团交替掩护后撤,杜聿明薛岳乘胜追击,一举追入山东。

进入豫鲁边界后,薛岳杜聿明兵分两路,杜聿明攻克楼庄,随后向魏湾方向发展;薛岳占领马头,左翼二十七军攻克焦园、三春集。两路大军在鲁西平原上追逐伊东,如同两条疯狗在撕咬猎物。

畑俊六准确估计到伊东将遇见的困境,其实说白了,这也是南京徐州以及这次战役前期中**队表现出的战斗力,让他感到当前的中**队再不像以前那些中**队。

十四师团的及时增援让伊东稳住阵脚,打到这个时候,无论敌我都看出了,孙连仲坚守的曹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他的坚守,在日军北线打入一个楔子,他在这里犹如一块岩石,海水就从他的两边流过,却无法淹没他;日军也就无法在北线顺利使用兵力。

发现这一点后,曹集的压力陡然增大,进攻曹集的三十二师团受到来自兖州、北平,甚至南京的巨大压力,筱冢义男甚至从一零九师团抽调一一八旅团加强三十二师团,强攻曹集。

可这已经晚了,杜聿明薛岳攻入山东之后,庄继华就命令早就蓄势以待的二十四集团军杨森所部增援曹集,杨森部从砀山一路撤退,特别是二十军基本没打什么仗,四十七军却是沿途苦战损失较大,从运河一路退下来在民权以南商丘以北整补,现在正好是出击的时候。

杨森接替了十二军在青堌的阵地,他以四十七军坚守青堌,自己率领二十军增援


状态提示:第十一节 反击闪电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