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投机者>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二节 交易 一

继华收到王小山从北平发来的情报后沉默了,日军居然会首先对付敌后的八路军,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而且日军一次性向华北投入十四个师团,这也出乎他的意料,拿到这份情报后,他真正认识到,抗战完全走向了与前世不同道路,日军更早认识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更早正视的中国抵抗力量,庄继华不知道这两场大捷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qΒ5//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不要通知庄继华不清楚**的特工有没有搞到这份情报,但他估计他们没有,因为这份情报还在高层,了解的仅仅是司令部的几个军官,大多数师团长都不清楚,而且计划中需要的兵力也还没到位,济南的日军也仅仅增加两个师团,胶东日军也增加了两个师团。

而另一个问题是一战区能不能挡住日军攻击。前一个问题目前还不要紧的话,后一个问题就很严重了,一战区目前实力薄弱,如果日军真的取这一路,现在就必须向一战区增兵。

“如此,华北方面增援的五个师团,有四个放在山东。”徐祖贻不清楚庄继华急急忙忙,把找来商议日军援军的分布是什么意思,而是带着疑惑介绍情况。

庄继华皱眉看着地图,这是五战区的地图,他没管徐祖贻的惑,思索了会问:“有没有一战区的地图?”

徐祖贻有些惊的望着他,他不明白要一战区的地图做什么,迟才答道:“有,是我们自己绘制的,不是很详细。”

单纯从地图来说,日军绘的地图更好队自己绘制的地图有很多错误,远不如日军的精确,徐祖贻的意思是用不着管一战区的事,可庄继华依然让人拿来。

一战区和五区地图并排挂在一起,庄继华默默的看着,徐祖贻满肚子疑问陪在旁边,这个年轻的司令官今天到底要做什么?

“我昨晚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军兵力充足,”良久庄继华才开口说道:“一路从河南杀来chā_wǒ们的后方;另外一路从济南过来,吸引我军主力,你说这个计划可行否?”

徐祖贻稍微楞了下,日军算向中国增兵二十个师团,这个情况他是知道的,不过他认为日本调空了华北和东北,这二十个师团应该包括东北的部分,为防止苏军进攻东北至少应该保留六个师团,朝鲜应该保留两个师团,除去这八个师团,关内增兵也就十二个师团抛去维持蒙疆河北山西和江南的,日军能投入津浦路作战的最多不过六个师团,加上补充前期五个作战师团,顶破天是一个师团,三十万人。

心中然有个数字。可徐祖贻还是小心地问了句:“这个兵力雄厚厚到什么程度?”

“比如二十个师团。五十人。”庄继华轻轻说道。

徐祖贻打个寒颤忍不住叫道:“五十万?这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庄继华反问道。

“日军总共新编二十个师团部投入到华北?这不可能。绝不可能。”徐祖贻忍不住大声反驳。

“我没说他们全部投入到华北说地是二十个师团进攻五战区。”庄继华平静地说:“北线补充前期作战地五个师团。南线本来就有四个师团兵力九个师团。再加入十一个师团。如此就有二十个师团五十万人。有了这五十万人。你打算怎么排兵布阵?”

徐祖贻楞了下,心中盘算片刻后承认庄继华对兵力的计算没有错,日军有能力一次性向五战区投入五十万人的攻击部队。

五十万?这是规模空前的进攻,徐祖贻心中有些发麻,他看着两张挂在一起的地图,淮南,水网地带,日军的主攻方向不会是这里,他们的主攻方向依然会选在北线。可北线怎么打呢?还是以前的套路?这次可不是韩复在守山东队肯定会利用蒙山和泰山两大山脉设置阻击线,日军就算打过来损失也必定惊人,一旦日军突破到平原队可以大踏步后撤,放弃徐州,这不可取。

而通过一战区直插五战区后方,围歼五战区六十万军队是最合适的,这样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不用挤在群山中,而且战果最大。

“如果是我,我以一部分军队从济南和诸城出发,还是分两路攻击,吸引我军主力,而另一支部队则沿平汉线南下,插向五战区后路;同时南线日军在攻克宿县后,掉头向西,与南下部队会合,将五战区主力包围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域内。”徐祖贻慢慢的说。

“五十万人包围六十万人,日本人的胃口挺大。”庄继华显然赞同徐祖贻的够高年级线路,不过他的话也就到此:“幸亏李长官去了一战区,要还是程潜的话,这仗真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庄继华想想后说:“电告武汉,明天我要去武汉,有重要军机向委员长当面请示,请予以批准。”

徐祖贻点点头,他知道庄继华决心已下,准备在这个假设上排兵布阵,但他感到庄继华的理由不充分,等了下见庄继华已经把注意力转向那两张地图,他转身出去了。

庄继华虽然看着地图,心思却已经转到第一个问题,要不要通知如果通知要不要收好处,收什么好处上了。

想了下,庄继华感到还是必须通知他们,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中国的抗日武装,至于收取好处,到时再说,反正他们欠自己的,从广州算起,到现在也不是一点半点了。

当庄继华在新四军联络处门前下车,宣侠父和黄民诚已经迎出来了。

“这是什么风把你吹


状态提示: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二节 交易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