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等人准备赴重庆时,南京已经热闹非凡了,这个热闹还是先从朝天宫蓝衣社总部开始的,对全中国而言,朝天宫是最先知道西安发生兵变,张杨一起兵就切断了西安对外一切联络,但戴笠在东北军中埋下的特工发挥了作用,东北军交通科科长蒋斌是蓝衣社特务处成员,他在事变爆发两个小时后就把消息报告了朝天宫和鸡鹅巷;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朝天宫的处置却整整慢了七个小时,远远慢于重庆和成都。\\。qb⑸\\[中文。]
朝天宫值班军官把邓文仪叫醒之后,邓文仪第一反应是不信,随后西安的各种异常纷纷报来,邓文仪这才确定西安的确出事了。
邓文仪立刻展开行动,他没有与任何人商议的情况下,发出两份电报,第一封是向驻守汉中的王耀武51师通报情况,并要求其立即开赴咸阳,围攻西安;第二封电报是给驻守在洛阳和潼关之间的董钊,要求其立刻抢占天险潼关。
王耀武和董钊都是军人,曾经参加过蓝衣社,后来在蒋介石带兵官不准加入的命令下退出了蓝衣社,所以邓文仪不能直接给他们下令,他们也可以不接受对他的命令;但无论王耀武还是董钊都立刻展开行动。王耀武为抢时间甚至冒险走了诸葛亮都不敢走的子午谷小路。,而董钊发挥的作用更大,夺取潼关就把河南的东北军关闭在河南境内,迫使其宣布脱离东北军,支持中央。
可接下来事情就不顺利了,朝天宫的蓝衣社领袖们早就丧失了当年的战斗精神、行动纪律,邓文仪召集的紧急会议花了六个多小时直到上午十点多钟时,才有三十来人赶到明瓦廊,而此刻刘湘已经在去重庆的路上,庄继华的电报已经发来两个多小时,宋美龄也在上海登上去南京的火车。
最先赶到的贺衷寒、桂永清、刘建群和戴笠。刘建群是蓝衣社名义上地书记长,也就是最高官员,但他不是黄埔中人,贺衷寒才是蓝衣社的真正灵魂,桂永清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队长,戴笠自不待言,他一接到邓文仪的电话就知道要讨论什么。所以放下电话就过来了。
在等待的漫长时间里,贺衷寒等人了解了西安发生的事情,戴笠也通报了特务处的情报。戴笠有些紧张,西安发生的兵变导致蒋介石生死不明,严格地说这是他的失职,将来会不会追究他的责任,他很难判断,所以他到了后就小心翼翼地躲在一边,除了提供情报外,尽量不发表意见,也正是由于他到明瓦廊开会,才没有及时收到唐纵的电报。使他在紧张中忘记了他还有一个强援。
陆续赶来的人都首先被震惊一下,然后就说到一边七嘴八舌,义愤填膺的议论,到十点多钟时,邓文仪和贺衷寒都决定不再等了。
会议一开始,邓文仪首先通报西安发生的事件,随后戴笠也进行了补充,然后邓文仪把他发出的两封电报内容也一并告知与会众人,他的处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扬。
随后会议就进入贺衷寒的轨道。这几个小时的等待中,贺衷寒已经想清楚了许多问题。
在他看来,蒋介石活着从西安回来地可能性很小,张学良与共党有勾结,他的主要幕僚之一黎天才就曾经用开玩笑的口吻对私交好友刘建群说过张副司令快“红”了的话。西安事变肯定是在共党鼓动下发生的。共党就肯定不会放过蒋介石。他的思路就开始向深处延伸。
没等刘建群开口,贺衷寒就接过邓文仪的话头:“国家遭此大难。领袖蒙难,我们这些深受领袖信任的人不应该坐视。更不应该坐等,而是应该积极行动,营救领袖、平定叛乱、稳定国家。”
贺衷寒的话一出口,就为这个会议定下基调,为蓝衣社定下任务:
营救领袖;
平定叛乱;
稳定后方;
“对,蓝衣社是国家柱石,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展示力量,告诉张学良杨虎城,别以为抓住领袖,就能威胁国民政府,就能让国家瘫痪,这做不到!”蓝衣社干将干国勋首先跳起来叫道。
“打!只有打,才能让张杨明白,只有悬崖勒马,送回校长,向国民请罪,才能得到宽大!”桂永清推推鼻梁上地眼镜冷静的说道:“我率教导大队出发,让王敬九的八十八师和宋希濂的三十六师跟上,命令胡宗南在西线,顾祝同在东线,两路夹攻,张杨不过十万人,与两广比起来差远了。”
教导总队是目前中国恐怕是除西南开发队护卫队外装备最好的部队,全德械装备,还配有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总兵力达到四万三千人,训练都是在德国教官指导下进行,所以桂永清敢说这样地硬话。反观东北军,虽然二十万军队,但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地广阔地域内,在西安的地确不多,与杨虎城的西北军相加地总和也不过十万左右。
“对,率真兄说得没错,张杨不足为惧,但仅凭教导总队的兵力恐怕不够,”潘佑强插话道:“张杨肯定与共党有勾结,除了西安周边的顾祝同、关麟征、胡宗南;再调徐州附近的郑洞国第二师全体开赴陕西,进剿张杨,营救领袖。”
桂永清、潘佑强、干国勋的言论在与会者心上浇了一把火,主战成了压倒性呼声,贺衷寒内心着实满意,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很快确定,贺衷寒以做结论的口吻下令,由桂永清率领教导总队出征陕西,郑洞国部随后跟进,电令蓝衣社在河南的负责人萧洒和肖作霖密切注意河南驻军动向,说服顾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