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玄幻奇幻>[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108.第一百零八章 猜忌
待亲儿女也不过如此。

只是……

对于李敛,周和帝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一半是因着太上皇对他过份的宠爱,令周和帝不知道该如何去…确保他对自己忠诚。

另一半是因为李敛大势已成了。

单单看着眼前李敛与贺齐等人平等,甚至隐隐高一筹,被他人如众星拱月之势似的围在中央的讨论战术,就可以知道在军中,老一辈如贺齐、高岑等手握重兵、威望极高同时自视甚高的老将军们居然愿意听从李敛这个嘴上没毛的后生指挥。

而年轻一辈就更不用说,最出挑(刺头)的那一个(牛继宗)早就以李敛为马首是瞻,带着他老子牛金留下来的隐形遗产辅助李敛。现在其他较为出挑的那几个,如:贺家贺诚、贺信兄弟、高家的高克恭等,都被李敛拢到麾下,而贺齐等人都表示默许……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从此之后,军方就是真真正正的铁桶一块。

这不符合周和帝,也许应该说是任何一个皇帝的期待。

昔年,无论太上皇有多信任牛金也好,他都以贺齐约束牛金,不让牛金在军中独大。十年前,牛金身故,贺齐成了军方第一人,周和帝就以李敛为少壮派去制衡贺齐。

但现在,贺齐却是心甘情愿把权力过渡给李敛,使李敛成了军方实际上的领头人。有贺齐镇着,不会有其他老将军愿意出头制约李敛。同时,年轻一辈却是没有人有资格,也没有人愿意对抗李敛……

另一方面,李敛在民间声望极高。

北拒匈奴、南挡倭寇、西平夷人,下令天策府招收无家可归的孤儿和女兵,不时还四出剿灭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打家劫舍的山贼……南边和西边不知有多少户人家给他立生祠,日夜奉祀。

早几年还因为太上皇的恩典,周和帝下旨许李敛开府建牙,自行开设府署(建立天策府),树立旗帜(招牌),处理军政事务,独断专行,大权在握。

如果李敛是百份百忠诚于周和帝还好,但周和帝自己也不肯定李敛对他的忠诚究竟有多少。

若是说李敛百份百忠诚于太上皇,周和帝必定相信。他深信太上皇即使戏言比干挖心一事,说自己身体微恙,需得借李敛的玲珑七窍之心,取一片食之,李敛都会二话不说剖腹摘心,以自己的性命换来太上皇身体安康。

然而,这份感人肺腑的忠诚对象是太上皇,而不是他周和帝。

以往周和帝要获得臣子的忠心,其实很简单萝卜加大棒,以他君王的身份恩威并施,轻易便可得到臣子的忠诚。

但是对于李敛……

拉拢?拖恩?威迫?

前两个不需要他做,太上皇素来宠爱李敛,只要李敛说一声,夸张的说一句,不论李敛是要星星月亮还是高官厚爵,周和帝相信自家父皇一定会为李敛拿到手。

而威迫?更不用说笑了,这只会让周和帝与李敛及太上皇之间的友好,平添隔阂。

如此打不得,骂不得,连讨好都不成的李敛,让周和帝如何着手?

有一个这样的臣子,又让周和帝如何不能不感到不安。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在明面上,风平浪静,京城与往日一样繁华喧嚣,大街小巷都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只有「匈奴大单于与粗豪手下不得不说的故事」被多番改编,甚至出了数本小说、传记在坊间流传,直接、间接的养活了不少落魄文人……

但实际上,数之不尽的粮草、军械不是已经送到边关,就是在开往边关的路上。工部的官员每天都要亲自下场,去督促手下工匠、铁匠赶制军械;户部的官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忙着清查、调配各郡各县的粮草;就连礼部等部门都为不久之后的周匈大战准备起来。

作为届时的第一线人员,李敛都是日夜操练着手下一众天策府将士,务求在作战之时能够拿出最好的表现,至少…战后活下来的兄弟能够多几个。

而冯子芝甚至比李敛更忙,他忙着加派人手渗透草原、整理从各地汇集而来,如雪花般的消息、示意自己埋伏在「被呼韩邪收买」的官员中传出各种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的情报,还要继续处理原本手上司礼监和东厂事务等,真正的忙得连饭也没有空闲吃。

身为李敛的四大下属之一,自家老大都这样的忙碌,林寒自然责无旁贷,唯有「助纣为虐」,把已经叫苦连天的老兄弟们的训练量再加重三成。当然,自己也有份一起同甘「共苦」。

既然三位长辈都这么的日理万机,自然都没有空去管漪玉这个小丫头了。

林寒只是匆匆地向漪玉交代了接下来一个月的功课,就匆匆地上马离开回营了。

临离开前,他留下了一本剑谱给漪玉。

漪玉一看到剑谱封面的四个字就惊喜不已。

剑谱名为秀水剑法,里面记载了一门轻剑剑法,可攻可守,可进可退,蓄势待发。秀水剑法一共有六招,分别是玉虹贯日、九溪弥烟、黄龙吐翠、平湖断月、玉泉鱼跃、梦泉虎跑。

这秀水剑法当然不是那个真的秀水剑法,这本秀水剑法是林寒前些日子求了李敛,李敛又求了太上皇让林寒进了皇家武库。

林寒凭借武库内的几十本上等剑谱,加上自己的经验,不眠不休的整合演练了几万次,其间还多次找李敛、牛继宗等人试招就得以着成这剑谱。

剑谱内的六招剑法都是按漪玉曾经所描述那藏剑山庄的秀水剑法的


状态提示:108.第一百零八章 猜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