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为夏国都城;后来北魏灭夏,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治岩绿县。隋改置朔方郡于此,唐复为夏州,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西夏叛宋的时候,这份影响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定难军从夏州出发,连克绥、宥、银、静四州,西夏因此立国。夏州的军事防备和军民对于西夏的忠诚度远远超过宥州等地,加上沙漠里的地形不断变化,外人很难查清情况。
杨志其实一直通过商队和俘虏在描绘沙漠中的情景,来验证张始恒画出的地图真假,张始恒作为张虎翼的亲侄子,曾经随意出入西夏各地军事要塞,夏州也不例外;张始恒被杨志秘密安置后,先后画出了灵州、兴州、贺兰山、夏州的布防图,尤其是贺兰山和夏州,很多行旅难至的地方,张始恒都让杨志有意外之喜。
杨志不能暴露张始恒的身份,也不敢确定张始恒画出来的百分之百正确,所以始终在不停地向人打听,修正图纸;不过曲端的猜测也差不多,杨志就是想根据曲端这些手下目前的境遇制定方案。只是面对杨志这样的猛兽,曲端忍性特别好,曲端明白,就是吴玠也不是一无是处,自己这个大哥更为强势;与杨志这样的人合作,虽然有很多东西要推倒重来,但是踏实,安全,可以确保成功。
“好!”曲端咽下一碗酒的时间就稳住了情绪,端正了自己的态度,表现出一副心甘情愿的样子;杨志微微一笑,自己要想绝对控制宥州的军队,还真得曲端这个地头蛇低头,毕竟曲端手中还有三万人马,大部分都是原来西军的精锐。这也是吴玠与曲端冲突的原因,杨志估计赵楷说服吴玠用的就是让吴玠取代曲端的力量;两虎相争,最后得利的是自己,估计两人心里都有疙瘩。
杨志亲和地笑着说:“你也知道,吴玠有才,但是吴玠的才只是在军事上,在政治上,吴玠绝对是一个矮子,和东瀛人一样矮,没有半点可取之处。我不会去做那个渔翁,因为我担心池塘里的鱼都死光了。”
杨志的这个冷笑话并不好笑,曲端自然晓得东瀛人比中原人普遍矮上一点,但是那不好笑,中原人比起塞外各族不同样要矮一些吗?反倒是杨志把陕西比作鱼塘打乱了曲端的心思,这个比喻简单明了
曲端感觉心跳剧烈,自己这个大哥到底是什么人?吴玠既然选择了与孙昂合作,不管真实目的如何,这不是明摆着要在宥州引起内讧吗?难道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对,还是大哥的居心不可测?他难道不知道眼下战事非常紧张,吴玠这次吃了大亏会怀恨在心,处理吴玠的事已经迫在眉睫了吗?
曲端的脸色阴沉下来:“大哥还是打算养虎为患
杨志望着曲端说:“我们要驱虎吞狼,你仔细想想,我真不需要吴玠?真到了要动吴玠的地步了吗?要是按这种标准,郦琼算什么?这天下是大宋的,陕西也是大宋的,你我只是为了大宋和天下的百姓奔波,就算有一天我们灭了西夏,那有怎样?除了青史留名,剩下的什么都不会改变。”
杨志最后的一句话算是推心置腹,曲端成长于西军,自然清楚范仲淹、王韶等人的下场,闻言曲端沉默了,默默地和杨志各自喝酒;经过半炷香的权衡后,曲端决定向杨志妥协,杨志说的没错,目前三个人齐心协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吴玠不会接受你的建议,他恨我,或者说,他害怕我。”曲端想通以后,决定不再遮掩,有话直说道:“我的命令他同样不会接受,这也是我不得不想办法的原因。”
曲端退让了,杨志没有丝毫的得意,这说明自己对宥州内部之间的矛盾估猜正确,曲端靠着自己的力量无法拿下吴玠;要是这样,刘子羽必定是吴玠的同盟,否则曲端在物资上就能把吴玠卡死,逼得吴玠妥协。杨志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说:“吴玠的事我来处理,我会告诉他,如果以后他在你背后搞小动作,我会处置他;刘子羽那边我也会打招呼,让他置身事外。”
曲端对杨志的承诺还是毕竟满意的,杨志的话不假,在受了灵州的教训以后,吴玠的确不敢再怎么样;但问题是,吴玠是郓王看重的人选,孙昂等人有这个靠山,绝不会就此罢手,肯定还会一次次来游说吴家兄弟,杨志把吴璘放在吴玠身边就是一把两刃剑,兴许能看住吴玠,兴许一起跑路。
不过这不是曲端可以决定的,就是杨志也只能被动地来应付,曲端现在只能指望杨志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确保自己的目的;曲端问道,“大哥打算怎么办?要是他不识好歹呢?毕竟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
杨志摇摇头,低声说了几句;曲端听了思索良久,微微颔首说:“真到了那一步,就按大哥说的做。”
曲端乘兴而归,杨志送到大门口,回来继续端坐在酒桌前,一个人在月光下考虑问题;杨仲武从外面走了进来问道:“杨帅,银、绥军到后,如何调整?”
灵州一战,吴玠一部损失惨重,按道理是最应该补充的军队,但是杨仲武晓得,吴玠回来以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