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莹见他有些二愣子,挥挥手,让他下去了。
他骑着马晃晃悠悠过来的时候,嬴莹就觉得这家伙不对劲,现在看来,还真的如此。
没看出来吗?马腿都一直在打颤。
亏他还在那里得意洋洋的……
看着黄马庵离去的背影,嬴莹不由地苦笑了一下。
自己这个师弟,还真的是心大啊……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凤羽军和龙息军是骑兵……目前战力受损,其实主要是因为马匹中了葭月的缘故……马的灵台根本不够完整和庞大,它们体内所能蕴藏的灵力极其有限,表现出来的结果便是一旦灵力被吸取,就十分容易出现疲乏……
但同理,反向为其注灵……也并不是一件消耗很大的事情……
连师弟这种二愣子都能想到,仔细想想,也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啊。
那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提出来呢?
骑兵不该这样用啊。
就算马累了,那大家在一线天之后集结,原地修整,就可以逐渐恢复战斗力。
又何必来翻山越岭,执行这种任务呢?
到时候,马倒是休息好了,龙息军和凤羽军却又疲劳不堪了。
对于骑兵来说,这种节奏简直就是人马分离,十分难受。
再说了,龙息和凤羽二军,本就不适合山地作战,拢共加起来也就一千人出头,撒进这太阿山之中,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是,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不管是华夏史书上的战争,还是艽朝千年来的镇压叛乱经验,都不能完全照搬进来。这里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防守的一方。
就算一线天和太阿山失去了其作用,但还是客观存在的。
它就屹立在那儿,总会给里院的人带来麻烦,让他们无法一路势如破竹,顺风顺水。
当然了,正方两方面的话,谁都能说,而且可以挑另外一种说法的毛病。
一方面,里院占了先手,带了节奏,艽朝只能被动应对。及时地遏制住里院的攻势,将太阿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可另外一方面,也不是没有破局的办法。那就是重新将节奏给带回来。里院想要混战,而艽朝自然想要的是集团决战。如果敢壮士断腕,彻底放弃太阿山,重新在太阿山以东集结部队,严阵以待,那便事有可为。
但那样的话,便有巨大的政治意义了。毕竟那可算是把皇帝给抛下不管了。所以还有更激进的做法,不集结在太阿山以东,而是全军出击,集结在太阿山以西,和守在一线天之前的里院硬刚,是绝对不可能输的。毕竟,那里现在只有一座里院而已。接下来,大军全体继续西进,如果能接应回长端帝自然更好,如果到时候发现山崩,那便就地拥立新皇。
总之,艽朝并不富裕,太阿山以东的那些家当,丢了就丢了。
从古至今,对于他们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一直都是人。
只是那样做的话,就有一个巨大的致命伤。
那就是瞬间便将一线天和太阿山拱手相送。
那个时候,想要重新攻回去,那就是真的无异于在踏鬼门关了。
里院即使不守一线天,仅仅是用几个爆炸将其毁掉,那么节奏便再次被带了回去。艽朝的军士要想回家,就只能翻山。
可这太阿山是那么好翻的吗?
成建制的翻越,肯定不行,只能大家零零散散的找地方攀登。而且还需要那些身手较好的军士。
这样就简直蠢到家了。
最后结果还是变成了在太阿山之内混战,可反倒把一线天给丢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哪怕一线天和太阿山失去了它们想象中的巨大作用,可是却不能弃之不要。
毕竟,这险要的地利,阻拦不了里院,却能阻拦他们自己……
嬴莹取出水囊,喝了口水,还是觉得没有彻底想透。
是,刚才分析的那些其实不算太难,哪怕一个中级军官都看得出来,而且大家所得出的结论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艽朝的将士们对长端帝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点上,自己从来没有过任何非分之想,目前所做的仅仅是想从余鸿焘打点儿擦边球,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所以,要让大家丢下长端帝,根本不可能。
除非……
那个命令来自于三皇子……以及……
以及里院在为不去营救长端帝制造条件!
比如说正在翻越太阿山,威胁所有将士的家园!
那这么看的话……三皇子想干嘛?
不对,一开始,想单独行动的是自己啊!
貌似是自己主动提出来要进山的,三皇子根本没开口啊。
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不轨之心,那么直接隶属于长端帝的龙息军和凤羽军,就会成为他最大的障碍。
错怪他了?
那么……是唐师兄?
他是下一任的内定国师,注定要和三皇子成为搭档的,是急不可耐地想借此机会上位了吗?
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大敌当前,如果艽朝都没了,那个位置自然也就没了,他们不会连这点智商都没有吧?
退一万步说,还有师傅杨禄明呢。
三皇子和唐否不管有什么小心思,在师傅的眼中,肯定是一眼就给看穿了。
嬴莹又仔细地回忆了一下之前在一线天时四个人的对话,只是这一次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