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206章 封禅的争议

萧翼智取墨宝回到京城长安,恰赶上年关,李世民欣喜若狂,大摆宴席招待萧翼及群臣。宴席上,李世民当众宣布: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彩千尺。萧翼加官五品,晋升为员外郎,并赏住房及金银宝器。辩才犯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李世民还赐给他谷物三千石。

窗外月光如水,丽正殿内,无垢拿着墨宝,听说了萧翼盗宝的经过后,说道:“陛下,这种手段是不是不大光彩?”

李世民一身紫色长袍,气定神闲地回道:“朕得之,让虞世南、欧阳询等书法名家临摹真迹,分发给群臣子弟研习。有我这样的知音,王羲之在天之灵定会备感欣慰!”

“扑哧!”

“你笑什么?”

“我笑陛下越来越会为自己说辞。”

李世民摸了摸鼻翼,给她一个“你了解我”的眼神。

贞观六年(632年)正月,李世民从东宫搬到大兴宫起居,无垢则搬进了立政殿居住。

早在贞观五年,赵郡王李孝恭、利州都督武士彠都曾向李世民上表,认为天下统一,四夷臣服,请求朝廷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封禅历来是国家最盛大的祭奠仪式,每当一代帝王完成了重大历史事件之后,就会在名山举行封禅仪式,向上天报告人间的成功。过去,尧、舜、禹等三皇五帝都在泰山举行这样的仪式,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也曾在泰山举行过封禅仪式。

李世民看了上表之后,亲手写了一封诏令,说:“自从登上皇位之后,朕每日穷心思治,未敢康宁,兢兢夕惕,时而废寝忘食。虽然位处尊高,但如履薄冰,如驭腐朽,这些都不足以俱言。只是有赖天地相助,万民同心,才出现海外无战尘、远夷臣服的局面。然而,过去战乱时间长了,残破的山河还未复原,大片的田地还荒置着,仓库都还是空虚的。虽然说百姓已可家给人足,但作为君主,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情还很多。在此情形下,怎敢急着与前代帝王的盛烈相提并论,而落个‘虚美’的名声?”

这件事,就此搁浅了。

然而,这道手诏并没有平息封禅的议论。现在,大臣们纷纷上书,再次请求皇帝在泰山封禅。他们认为太平盛世已经形成,如果不向上天禀报人间取得的成就,就有对上天轻慢的嫌疑。

李世民对文武百官说道:“卿等都以封禅为帝王的盛事,但是朕的意见不同。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即便不封禅,又有什么关系呢?过去秦始皇自以为德洽天下,到泰山上封禅了,但他奢侈自矜;而汉文帝不封禅,而躬行俭约,刑措不用。后代难道就以为汉文帝不及秦始皇贤明吗?再说,《礼记》都说:‘至礼不坛’。侍奉上天,扫地而祭,何必一定要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就可以向上天展示我朝的诚敬了吗?朕的意思是不必这么劳神了,要祭天,我们可以就在长安设天坛嘛。”

可是,这并不能说服群臣,他们认为皇帝的回答只是想暂时搁置封禅的动议,并没有否定封禅的请求。他们的请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强烈,每日前来请求封禅的人络绎不绝,这次不同的是,外邦的使节也纷纷上书,请求天可汗封禅。这多少动摇了李世民的决心,于是,他召集房玄凌、李靖、魏征、王珪等人征询意见。

“封禅是帝王之盛世,近来奏请封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卿等以为如何?”

房玄龄说:“封禅请求表达了朝野内外的心愿,也是民心所向,对此,只可以因势利导,不可以催折。臣等知道,陛下并不想行封禅之事,这也表明陛下不是图封禅的虚名,但如今天下太平,四夷安服,也的确到了一个封禅的时候,臣以为应当顺应民意,顺应天意。”

李靖、王珪都认为应该满足群臣的要求,只有魏征一人不同意封禅。

李世民见魏征如此坚定,就问:“朕欲封禅,卿极力反对,是不是觉得朕的功不够高?”

魏征回答说:“够高了。”

“是不是朕的德不够厚?”

“够厚了。”

“那么是不是国家没有安定?”

“已经安定了。”

“是不是四夷未服?”

“服了。”

“是不是年谷未丰?”

“已经丰收了。”

“那么是不是符瑞未至?”

“符瑞也已至。”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可以封禅?”

魏征道:“陛下虽然有上述六点理由,然而承接隋亡大乱之后,户口没有恢复,国家府库粮仓还很空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劳顿耗费,必然难以承担。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则各国君主咸集,远方夷族首领跟从,如今从伊水、洛水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满目草木丛生,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yù_wàng;几年免除徭役,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像这样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有害的政策,陛下怎么能采用呢?”

李世民思虑了片刻,觉得魏征说的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此时,正赶上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封禅之事就没人再提。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xuan1 (长按三秒复制)!!


状态提示:第206章 封禅的争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