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190章 天可汗4

夜深人静,定襄城李靖大帐中,但见烛光摇曳。探子来报:“报告将军,颉利已经北逃。”

李靖点头,道:“退下!”

烛光下,李靖对他的属下吩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不一时,该属下出了大帐,李靖目送他远去,眼里高深莫测。

几日后,探子来报:“将军,康苏密携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来降。”康苏密是颉利的心腹将领,当日,颉利扔下萧皇后,只带了义成公主逃走,令康苏密断后。康苏密觉得萧后等人一定有用,便带着她与孙子杨政道一起逃走了。

李靖手捋胡须,道:“领来。”派去的人果然不负所托,顺利实现了离间计。李靖的面容平静,其实内心喜悦,只是他不善表露。

李靖一边招待康苏密,一边已经得到情报:颉利正要率兵向阴山撤退。

李靖手一挥,道:“追击颉利!”

左右劝道:“将军,后援部队尚未到达!”

“追!”李靖果断坚决,不容商量。

再说萧皇后,苟活于突厥已经十几年。李靖今日再次见到她,还是那样贤淑美丽!萧后大概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她还能再回中原,只是中原早已是李家天下。

李靖一边追击颉利,一边派人送萧皇后和杨政道回长安。

李靖大军占领定襄城的捷报传至长安,李世民大喜过望,当年的渭水之耻一朝冰释。兴奋之余,李世民进封李靖为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并命人传诏给李靖,道:“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春暖花开,萧后在一队唐兵的护卫下,和孙子杨政道一起乘车回到了长安。大唐的皇帝和皇后在弘文殿以礼接见了她。再次踏进这座皇宫,萧后内心激动不已,她看到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和皇后,就想到了当初的杨广和自己,突然之间,恍如隔世……唐国公的二公子,长孙将军的小女儿,英雄伊人,珠联璧合。

萧后素有智识,好学解属文,李世民已是早有耳闻。他先是问了问萧后在突厥的生活情况,又说道:“听说你当年做了一篇《述志赋》,以表示你想劝隋炀帝又劝不了的两难境地,是否有此事?”

萧后道:“妾为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但见帝失德,心知不可,然不势听趋,不敢厝言,曾做了一篇《述志赋》以自寄。”

“说来朕听听。”李世民看了一眼无垢说道。

萧后记忆力还很好,轻启朱唇说道:“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蒙之所滞。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竟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渐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味,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吾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萧后说完后,坐在那里默默无语。无垢看着她,内心不禁感叹:隋炀帝穷兵黩武,以至国破家亡,也弄得妻儿老小藏身无地,飘流异域,确实让人悲叹啊!她问萧后:“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妾迭遭惨变,奔走流离,此后余生,全仰恩赐,惟死后得归葬江都,得与故主同穴,妾就衔感不尽了。”萧后道。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会很好地安排她。时间不早了,侍从刚想示意接见结束,但见萧后从自己的侍女手中接过一个锦囊,从中取出一个朱红色的小匣,打开金锁,掀开匣盖,周围人觉得眼前一亮,但都不清楚里面是什么,萧后双手捧着小匣,对李世民说:“此乃传国玉玺。陛下即位,天下归心,理应物归正主。”

李世民一听说是传国玉玺,忙接过匣子,但见匣内放有一块方圆四寸,龙璃虎钮的玉玺,以黄金镶补缺角,并有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李世民取在手中,激动的手微微颤动,宝玺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文,正是秦始皇传下来的帝王受命之符。李渊得天下后,找不到传国玉玺,只得另刻玉璧,文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传国玉玺是天命所归的体现,一个皇朝没有传国玺实在是一大憾事。

“陛下,”萧后向李世民行个礼说,“传国玺乃天下至宝,愿陛下能小心


状态提示:第190章 天可汗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