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言情总裁>世子很皮>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常的洪武皇帝
各州各县打探邪丨教行踪,追查白莲教余孽,还可以对当地的佛教、道门严加看管起来,防止邪丨教份子混入其中。”

工部尚书沈溍与吏部左侍郎梁焕出班附议。

朱允炆的老师,太常寺卿黄子澄眉头一竖,这些人肯定都在湘王府收受了好处!要不,怎么会如此帮湘王府卖力!他气得胸口一阵起伏,正要出班反对,却见同为太孙班底的兵部左侍郎齐泰和魏国公徐辉祖居然也出班同意了。

黄子澄一愣,连忙抬头朝太孙看去。他看到了朱允炆暗中将一只手背到身后,朝他打了个约定的手势。

黄子澄醒悟过来,他看明白了皇太孙的这个手势,这是让他沉住气,别将事情牵扯得太广,要集中火力攻击藩王制度弊端这一个点!

由于没有人反对,钦差自然就落到孔敏的头上。

黄子澄一直在寻机会,等岳州的事情一安排完毕,他脸上便带着一股义无反顾的神情来到大殿中央,正气凛然地说道:

“陛下,微臣太常寺卿黄子澄有事禀奏。”

“讲。”老朱的声音从上面传了下来,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丝毫喜怒。

黄子澄胸膛一挺,然后“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梗着脖子一副决然赴死的模样:“陛下,微臣冒死进谏。秦、晋、燕、周、湘、楚、蜀诸藩,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藩王之策,有利有弊,然以臣之观察,认为其弊大于利,由其从岳州的事件当中就能看出一二,藩王的特权太多,权力太大!这才给了楚王谋逆作乱的机会,才给了湘王府不请旨即诛杀亲王的胆子!臣以为朝廷应当废除藩王之策!消除危险于萌芽之中。”

黄子澄话音一落,数百名大臣都低下脑袋,眼睛只敢盯着地砖,奉天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良久无声。

藩王之策,乃是皇上自立国以后,效仿西周和汉朝刘邦创造出来的基本国策,皇上平日里多次向人提起,每次都以此为生平得意之作,不无夸耀自己文治武功的意味。

而此刻的黄子澄,却要将皇上引为功勋的国策完全推翻,众臣已经无法想象等会儿会有何等的狂风暴雨!

要知道皇上现在是越老,就越是喜怒无常,现在他对身边的宫女、宦官、大臣、甚至是后宫嫔妃也是动辄杀戮,对待犯错的人,手段也越发血腥残酷。

黄子澄是清流当中的名人不假,是皇太孙的老师也不假,可是现在这书呆子敢当众反对皇上定下的国策!

这书呆子简直是嫌自己命太长了,这话谁都憋在心里很久了,可谁都不敢说。一说出来就是触犯龙的逆鳞,也许,下一刻,这书呆子便会身首异处,全家遭殃。

朱允炆抬眼偷瞧了瞧,发现皇爷爷面沉似水,在那张布满老年斑的沧桑脸庞上找不出任何喜怒情绪,看不出皇爷爷对于削藩一事到底是什么态度。

等了半响,众人意料之中的龙颜大怒并没有发生,只听到老朱的嘴里只发出了一个声音:“哦?”

朱允炆隐晦地给了兵部左侍郎齐泰一个眼神,齐泰只得硬着头皮出班,拱手道:“微臣也认为湘王擅杀叛王朱孟熜不妥,藩王特权太大,长此以往恐怕国将不国,大明悲哉,臣认为藩王之策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改变。”

老朱神色如常,一副了然于胸的淡然模样,似乎对齐泰的出班没有任何讶异,“齐卿想说的是怎样的改变之法?”

“诸王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陛下可以加恩,可以效主父偃推恩之策!”齐泰高声道:“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地位与尊荣又同时保留了下来,将来可能发生的大患也消弭于无形。微臣所言乃为天下之计,望陛下明察。”

老朱冷眼瞟了黄子澄与齐泰一眼,然后语带杀机和深意道:“你们俩是在说咱有过失?”

齐泰与黄子澄慌忙磕头道:“微臣不敢!”他们二人的额头上都紧张得冒出晶莹的汗珠。

老朱轻咳了几声,道:“藩王都是咱的皇子,他们不是尔等臣子可以讨论的,念你二人多年教诲太孙,有功于社稷,便饶了你们二人性命,自去午门之外跪上两天,以后言行须谨慎躬省,再有下次,咱必严惩,退朝!”

“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一齐向老朱的背影施礼,然后退出奉天殿。

黄子澄和齐泰相顾无言,有些垂头丧气地走在最后。

二人一道出了奉天殿,向着午门慢慢走去,齐泰负着手,淡淡地对黄子澄道:“子澄兄,刚才……是你的注意?还是太孙的主张?”

黄子澄对着奉天殿拱手道:“当然是太孙的授意。不过,我也是这么想的。”

齐泰小心地说道:“子澄立意还是很好的,齐泰也支持削藩,这事宜早不宜迟。不过,刚才实在太过打草惊蛇,皇上心中自然知道藩王之策的祸患,他老人家……只怕已经在削藩与不削藩之间犹豫了,皇上有自己的考虑,他肯定不会拿江山社稷去冒险,削藩在他老人家的手中是不会……”

黄子澄完全没有听懂齐泰话语中的意思,反而很是兴奋地道:“正如尚礼兄所言,皇上以前可是根本听不得“削藩”二字的,他老人家一直固执地相信太孙殿下会毫无阻碍地接掌权力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常的洪武皇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