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他对你也会多几分喜爱呀。”

霍三娘说了许多,韦玉兰才勉强地接受了要去面谢傅明珠的提议。

第二日,霍衍和徐先生议事。年节将至,有颇多需打点的人家。最后,徐先生笑眯眯地问起梅花宴之事。

霍衍如何能叫徐先生知晓自己那乱成一团的心事?只皱眉道:“那杨小姐我已是见到了,举止大方,颇为得体。只是,如今想来,无论哪家小姐,都出身富贵,锦衣玉食地长大,爱好的是琴棋书画这等雅致风月之事,与我一介武夫又如何凑到一处?只怕日子难过。”

徐先生大笑,道:“将军昨日是不是看到了些登对的才子佳人,方有如此感触?”

霍衍不由得想到那站在雪山梅花之下的傅明珠和杨逸臣两人,言笑晏晏、十分投契的模样,点头道:“正是。”

“将军,娶妻娶贤,贤妻乃助力,乃内宅中馈之主,生儿育女,绵延子嗣。至于其余各自爱好,若能相和,锦上添花罢了,实在不必太过在意。”

霍衍望着窗外,有些出神,半晌方回过神道:“那依先生看,何时向杨家求亲合适?”

徐先生缓缓道:“既然将军主意已定,我便去打听一番。若是杨尚书有意,我们大可请兵部李尚书前去求亲,做足面子。至于聘礼,将军这些年征战鞑靼,王庭里的宝贝也有不少锁在库房里,给出去也是绰绰有余了。”

徐先生自去安排,隔了几日回来回话,只道杨尚书答复甚是含糊,模棱两可之意明显。“还有其他人家也透了求娶之意,杨尚书主意未定。”

霍衍听了此话,心中没来由地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再等等吧。冯老将军的事情,还没个说法,估计他也有所顾虑。”

冯老将军的案子,说大不大。不过是有御史参奏,说他大破鞑靼之后,未曾约束手下军士,纵容其烧杀抢掠,公然违背了鞑靼受降时大胤朝的承诺,恐再生事端。冯老将军麾下,虽人人恨不得将鞑靼人啖肉喝血,却也未曾杀害无辜平民。所杀的不过是些落草为寇的鞑靼马贼。

只内阁忙碌的事情多着,一时搁置,一再说配合调查,却始终未曾有个定论。霍衍从军以来,一路跟着冯老将军,是正经的嫡系。好在他战功赫赫,兵部尚书李聪有意栽培,且冯老将军念他一身胆识谋略,一力承担了所有指责,才免了霍衍牵连此案。他虽不再担任宁夏副总兵,李大人却说是另有任用安排,只叫他耐心等待。

徐先生道:“冯老将军为国征战半生,未曾想老了竟有此劫,可叹。”

霍衍道:“我前些时日去看过他老人家了,虽在狱中,精神尚可,他于此事已甚是豁达。”语气很是敬重,末了低声和徐先生道,“前几日在李大人处,他隐隐透出风声来,叫我无须担心,内阁中韩大学士要保冯老将军。”

徐先生一愣,旋即笑道:“如此说来,韩大学士是用了我们的建议?”

霍衍道:“也不知是我们说动了韩大学士,还是他本来就有此考虑。毕竟,对我们来说,那是投名状。内阁四位学士,虽都博学多才、资历经验老到,但是,唯有韩大学士做户部尚书之时,边关四境军士军饷充足,无缺亏克扣。大约最可能出手相助的便是他了。”

原来,霍衍入京后,寻机见了内阁大学士韩增,献上多年来他对边境战事的思考,并系列改良武器,还递交了一份经由他秘密调查而来的报告。


状态提示:15.侠义心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