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这日,简宁早早起来,到厨房一看,便是乐了。感情张妈几个早就来了,而她那好哥哥此刻正围着灶台催促着,“张姆妈,好了没,好吃没?”

“好了,好了,昨个儿就捂上了,就知道你这小馋鬼等不急了。”

简宁脸色发红,贪吃的可不止二哥,还有她。起个大早,可不就是为了这口腊八粥么?

与别地的腊八粥不同,常州的腊八粥是咸的,故而常州人也喊其为咸粥。

在里面放上粳米,糯米,青菜,再根据各人口味加上赤豆,绿豆,白豆,茴香豆等。

彼时花生还未传入中国,若是再后世还得加上必不可少的花生,毕竟花生又名长生果,在人们眼里这是很吉祥的名字。

除去这些,常州的腊八粥还会用几根咸肉骨或者排骨熬煮,再加入油豆腐,百叶丝,芋头等,粥的鲜味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腊八粥里有多少种花样也代表着一家人的生活水平,邻居也有相互赠送腊八粥的习惯。

而巷子里条件好的人家,那更是要熬煮几大锅,从街头发到巷尾,以显自己友爱帮扶四邻之心。

人情冷暖也好,虚假作秀也好,总之腊八是一个令穷人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日,能吃到不少好东西。

锅盖被揭起,浓郁的香气传来,身在古代也就这点好,什么都是原汁原味,很能吃出几分儿时的记忆。

一家人就蹲在厨房围着个小桌子,呼啦啦的,一边喊着烫一边又快速吃着,相互对视一眼,都笑了。

相处久了,也就没了尊卑的隔阂,张妈等人将简宁当自家孩子,简宁也拿他们当家人。这会儿名动常州城的百小生就跟普通人家的女孩儿般,脸上带着餍足的笑容。

吃完腊八粥,便是给邻居们送去,回来时几人手里都拿满了东西,其中最瞩目的当属几造杜酒。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了这个时节就得酿造杜酒,因在腊月酿造,故而也叫腊酒,是年时宴请宾客必不能少的东西。

除去唐寅那酒鬼,家里没人喝酒,故而简宁倒也没想到这茬。如今得了几小摊子腊酒,心里倒也高兴,忙让张娘起了,兴冲冲地喝了一口,这一喝却是傻眼,这不就是米酒么?

见简宁那样,张娘忍不住笑了。相处久了,便知这人其实还是个孩子,刚刚明明就是好奇了,可这会儿又绷着,这孩子,其实也挺有趣。

吃过腊八粥,年的气味越来越浓。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炊烟不断,香气四溢的。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商业发达,基本过了二十四,好多店铺就该歇业了。了不起的,那些本地商户还会做到小年,但过了这时,基本得出了元宵,这市面上才能丰富起来了。

而有些工作更如入冬没多久就展开了,比如各类腌制品。

雪菜,咸菜这些不提,像简宁这样的人家,还得做上许多腊肠,咸鸡,咸肉咸鱼什么的。初次之外,等二十三吃过送灶神的团子后,除了掸檐尘(打扫卫生)外,还得趁着市面热闹时,买上新鲜的大青鱼回来打鱼圆。

鱼圆,肉圆,肉皮,硝肉,豆斋饼,四季如意菜,这些都是常州人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往往是做一锅,要吃到出年的。

简宁只觉家里这些日子来,家里的人忙个不停,好似有使不完的劲,本对各种节日都有些抵触的简宁竟也感到了一些温暖,竟是主动投入大家的活动中,帮着做起事来。

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到了年三十这天,上午蒸团子馒头,下午在团圆饭开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事要进行:祭祖。

二哥举着香,简家的大门大开着,二哥喊着父亲,祖父的名字,召唤着列祖列宗回来吃饭,而简宁则是在桌前跪着烧纸。

喊过三声,二哥回来了,将香插到香炉上,红烛点燃,兄妹二人轮流给祖宗们磕头,表达孝心的同时也是祈求祖宗保佑平顺安康。

简宁也是认真祷告,希望简父与三娘在天之灵能保佑她和二哥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自打魂穿了,简宁对圣人这句“敬鬼神而远之”有了深切体会。

你可以不信,但起码要有敬畏心。

祭祖完毕,张娘就将桌上的豆斋饼和豆芽菜给端了去,她得用这两样烧成“家祭头”,这是常州人家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简宁趁着做菜的空当上了楼,拿出红纸袋子,将早就准备好的金叶子包进红包里。所谓金叶子并非是黄金打造的叶子,而是类似书页的东西,这东西起源宋朝,是当时商贾贸易经常使用到的东西。

因着携带方便,质地柔|软,可剪可折叠,故而到了明代也是很受欢迎。

简宁手里的金叶子是让人打的,一片正好差不多是一两金。张娘与李娘做事颇为尽心,两个小子也是忠厚老实的,今日过年,身为老板,自然得发些年终奖。

一人一两金,其实也就四两银子,用来奖励员工那是刚刚好。

除此之外,她又另外包了四个红包,这是年初一给的压岁钱,不能跟年终奖混一起去,毕竟,公私分明且会收买人心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嘛!

年夜饭开始了,张李二人也无其他家人,索性便是在一起过节。简宁举杯道:“我兄妹二人举目无亲,多亏几位照顾,日后还请诸位多多帮忙,三娘感激不尽。”

她说罢便是仰头喝掉杯中腊酒,道:“以后你们就叫我姑娘吧。”

张妈等人心里一热,这是将他们


状态提示:第34章 新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