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凤舞隋末>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

比起杜伏威偷偷摸摸的投靠了越王杨侗,已经打下大兴(也就是长安)的李密,也突然归顺了朝廷的消息才是更叫黄小刚吃了一惊。

以他匮乏的隋末史观而言,他是完全不认为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瓦岗李密会有投靠归顺朝廷的理由,所以也才会感到特别的吃惊,认为这蝴蝶效应也搞得太大了。

实际上,李密投靠朝廷这事,在原本的历史里面还真是这么干,虽然如今已是异时异地,可轨迹清晰,脉络也是明确,说是重蹈覆辙有点偏颇,但称之为历史的必然便也不错。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李密于大业十四年(618年)正月,率了三十万瓦岗大军,进占了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西北角的金墉城,并加紧修复城门、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门(隋东都城东垣北门),洛阳城告急。

而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练巾勒死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消息传到东都洛阳,被称为“七贵”的大臣们(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皇甫无逸、卢楚、郭文懿和赵长文)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改元皇泰。

当时王世充专横跋扈,杨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前来东都辅政,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接受了册封,于七月出兵东讨宇文化及。

而这一次,李密之所以还是选择了投靠朝廷,想来应该跟他领军打下了长安城有关,之前李密先袭洛口仓得手,又西进攻占了大兴,结果却好似蛟龙入海却进了龙宫一般,反倒因此失去了“逛吃”机动性,被生生困在了关中。

而这一次,也不知道杨侗是不是得到了杜伏威的启示,反正他就这么在迷一般的自信支持下,对李密下达招安的诏书,而李密也居然接受了。

不过因为宇文化及最终没能西归,也就不知道如今已经接受招安的李密,是不是已经在准备对付被黄小刚放走的司马德戡。

惊愕之余,黄小刚也终于按下了戏谑的心思,好好思考了起来。

你要说光是一个杜伏威跑去投靠隋朝,还可以自己骗自己这是个案,可连李密这样的大造反派都义无反顾的也跑去投靠隋朝,这里面就大有问题了……不可能是因为天凤军太招人恨了,但你要说都是因为杨广被弑的话,又有点太过牵强了一点。

在这个问题上,别说不怎么知道隋末历史的黄小刚了,就算是后世一些靠研究这个吃饭的史学家和教授们也大多是搞不懂。

在真实的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本来这隋末烽烟是杨广而起,可偏偏在杨广被弑杀后,居然有很多路的反王纷纷向隋朝称臣,什么杜伏威、李密,甚至还有窦建德,至于那些小猫小狗的义军领袖更是不胜枚举。

至于他们的心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书上倒是有一段出自窦建德口中的话可用来窥其一窍:话说宇文化及在魏县僭越称帝,窦建德对他的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说:“我当隋朝的百姓几十年了,隋朝当我的君主有两代了。现在宇文化及杀害了炀帝,大逆不道,他就是我的仇敌了,请让我和各位一起讨伐他,怎么样“如今国家没有君主,英雄豪杰竞相逐鹿,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从漳浦起兵,隋朝郡县的官员没有谁不抢着归附您,是因为您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宇文化及跟朝廷是姻亲关系,父子兄弟都得到隋朝的恩惠,身居不可比拟的高官,却干出杀君叛逆的坏事,篡夺隋朝的皇位,是天下的公敌。对这样的人不给惩处,怎么履行您身为义军领袖的责任?“

窦建德说好,当天就带领部队讨伐宇文化及,连续几仗大败宇文化及。

后来宇文化及退守聊城,窦建德放抛石车投掷石块,装置极端灵巧,四面攻城,终于攻陷。窦建德进城之后,先去拜见萧皇后,跟她讲话自己称臣,并拘捕杀害炀帝的全部主谋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召集隋朝文武官员核对之后就斩下首级,挂在辕门之外示众,宇文化及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关进槛车,拖到大陆县杀了。

不过,对于这类史料并不知道的黄小刚可没想到更多的东西,反倒是想起了曾经在网上闲逛时刷到过的吹水贴子,说的就是王莽被位面之子刘秀放大招弄死的狗血故事。

后世很多人闲来无事,从历史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汉朝王莽的所作所为很有穿越者的特点:他上台以后推行的政策有崇尚科技;废除奴隶制度;土地国有化;实行专卖制度;少数民族政策调整。

简而言之,王莽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完全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严重脱节。而且王莽本身出身豪族,从小接受的是封闭的儒家教育,一个封建社会里出现王莽这种思想,是绝对不正常的,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王莽是一个穿越者。

而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从他起兵反对王莽,到后来夺取天下,这个过程里面充满了魔幻色彩,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之事,凭着爆棚的运气走了一遍从小兵到皇帝的传奇道路,使得后世众人不得不承认他身上有位面之子的属性。

就说当时刘秀带兵和新朝开战,当时他寡不敌众,被敌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