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凤舞隋末>第三百七十章 千里奔袭

残阳如血,西风凛冽。

净空之中,一朵带着血色的火烧云,正迅速向着地平线远去,让人忍不住顺着将视线落在地平线下方,一座近乎与土黄色大地融为一色的巨大城池!

这座巨大的城池,名叫大兴!

而此时,乃是隋大业十四年正月二十四的下午未时末刻!

肉眼可见,眼下如巨龟一般盘踞不动的巨大城池四周,正有一**如蚂蚁一般的生物,如浪潮一般涌向高耸的城池,隐约之间可以从偶尔呼啸而过的凛冽西风之中,听到声嘶力竭的叫喊和金属碰撞之后的铮鸣。

若是以上帝的视角不断拉近,就可以看到这些围困城池的生物倒也有趣,他们穿着五花八色的衣物,打着一面面或雕龙画凤,或走狗飞鹰的旌旗,前仆后继、毫无畏惧的拿着手中简陋的兵器扑向城池,如浪花拍打岩石一般周而复始,不知疲倦。

最终,画面定格在了城东面一座巨大的军营当中,营中正随着凛冽西风飘动的旌旗上书写大大的“瓦岗”二字,而在瓦岗战旗之下,一面书写着巨大“李”字的认旗,亦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当然,提到大兴这个名字,后世人大多不知道它身在何处,又有什么不凡来历,不过要是告诉大家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长安”,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况了。

隋开皇二年(582年),刚刚篡夺北周建立隋朝后不久的隋文帝杨坚,认为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决定另建一座新城来作为自己新朝的国都。

随即,隋文帝在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根据后世测算,当时建成后的大兴城,占地面积达八十四平方公里,主要由当时的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先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翌年又由大兴城东凿三百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直至隋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即位并建通济渠运河,终于贯通了由大兴至江都(今扬州)的运河水道。此后的大业三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十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只是,杨广继位以后,却决定决定迁都洛阳,《资治通鉴》载曰:章仇太翼言于帝曰:“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帝深以为然。

《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仁寿四年,炀帝诏杨素营东京,大业二年,新都成,遂徙居,今洛阳宫是也。其宫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东去故城一十八里。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於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其宫室台殿,皆宇文恺所创也,恺巧思绝伦,因此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可即便如此,大兴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并未被剥夺,还是被当做隋朝的京师,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从东都去江都之时,命代王杨侑留守大兴。

这代王杨侑乃是隋炀帝杨广之孙,杨广长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而杨昭则早于大业二年(606年)便病故了,所以代王杨侑隐然之间算是担起了监国储君一职坐镇京师。

只是,谁也没想到杨坚和杨广父子坐定的大隋江山会崩坏得如此迅速,各地泥腿子揭竿起义也就不说了,他的亲表兄李渊竟也举起义旗造了他的反。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并且还直接打开雁门关邀突厥始毕可汗入寇,借得三万突厥骑兵企图入主中原。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黄小刚和黄娜这对舅侄煽动翅膀搞出事情的原因,还是李渊邀突厥始毕可汗入寇的这一举动自己改变了历史,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李渊父子在五月起兵之后,仅用了一百多天便挥师南下,一举入定关中攻入大兴(长安)的历史轨迹恰恰在这里突然拐了一个巨大的弯儿!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李唐军队在晋阳誓师之后,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守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鹰牙郎将宋老生、渡黄河,对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围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进。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十一月间攻入长安。

然而,这一次长安的代王杨侑虽然依旧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和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分驻霍邑(今山西洪洞北)、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以拒李渊,然而屈突通却是亲自率领三万骁果军在龙门狙击由李建成所领的一路南下突厥骑兵,鏖战半日斩首六千有余,李建成不敌败走,连坐骑都被屈突通缴获。

而宋老生也是突然战力爆棚,亲自与李渊所领的三万晋阳军对峙,逼得李渊不得不退回晋阳,只有李世民所领的一路偏军走延安、上郡、直抵长安北面的三原,但却被代王杨侑的家将杨春领着一万五千长安守军缠住,屈突通在龙门击败李建成后便要来抄李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章 千里奔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