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回来让朱由检大为欢喜,朱由检更是直接给大明工部下拨了三百万两白银,将从谋逆的东林人府邸抄没的银两全部给了工部。
皇帝陛下如此大手笔的给工部下拨银子,在百官看来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工部按照皇帝朱由检的旨意,很快开始在南京城外建设军工厂,其中火药和火炮,还有火枪,弹药厂是最重要的四个工厂。
在开始大面修建工厂的同时,朱由检也开始着手一系列新政的改革,眼下乘着东林势力被大大削弱,朱由检的很多新政都要准备在明年执行。
其中就有鼓励商贾的法令,朱由检鼓励商人行商,并且制定了商业行商令,这个行商令的好处就是只要商人得到这个行商令,就可以在一个领域行商,并且明确了赋税,避免了各地官吏无辜收取赋税。
这个行商令其实就是一个商品牌照,行商令分为很多种,也就是明确规定了商人行商的范围。
朱由检需要对商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他们涉足的领域也要有严格的要求,目的就是保证国家的资源能够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就拿现在的生铁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首先供应的就是明军。
朱由检的行商令可以对商业行为进行详细的管理,商人可以向官府申请行商令,行商令上面明确标准了这个商人经营的商品和行商的范围。
比如一个商人是买卖粮食的,那么他的行商令上面经营的项目里面就会标明粮食,其实行商令就是一个营业执照,根据买卖的商品不同,收取对应的费用。
针对不同的领域,行商令需要审核的等级也是不同的,如果一个普通百姓就是想要在路边卖茶叶蛋,那审核会非常容易,到了官府缴纳五文钱,然后备份一下身份就可以得到行商令。
如果一个人想要买卖海盐,那么他的行商令的审批可能就要严格很多,还有钱庄之类的,也需要严格的审批,甚至需要到南京来审批,地方官府都无权批准,而且还要缴纳押金。
朱由检制定行商令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将商业区分开来,这个时代对于商业的准入门槛非常低,尤其是一些非常重要的行业,钱庄、海商、矿产、盐铁、工坊等,只要你有钱,就可以随便开设,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手续,也没有监管。
监管不到位,不仅会产生危机,比如一个钱庄老板带着钱跑了,让存钱的百姓遭受重大损失。
或者是钱庄老板将钱挪作它用,最后亏损了无法偿还,这些都需要监管。
在后世如果进入银行业,是根本不允许从事其它行业的,这就是监管的必要,毕竟银行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资源。
如果让开银行的还可以搞房地产,那根本就不敢想象会是什么结果,所以法律规定银行业是绝对不允许搞房地产的,他们只能给房地产商提供贷款,但是现在大明就是如此。
行商令是对商业行为进行监管,只有监管到位了,才会从商业上面获取大量的税收。
朱由检的行商令只是规范商业行为的第一步,一些普通的行商令在地方官府就可以申请,而且任何地方官府都可以申请,无论是你是哪里的人,但是一些重要的行当,就需要到指定的地方申请。
其中涉及到巨大利润的行业,就需要到南京才可以申请,而且都需要缴纳押金,不然是不允许经营的。
除了行商令,朱由检还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个改革不是重新分配土地,而是对土地进行征税。
这个时代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自耕农需要缴税,但是很多权贵和特权人不需要缴税,往往这些人手中掌握的土地还是最多的。
于是朱由检直接一刀切,只要是大明治下的田地,按照水田旱田,还有杂地进行区分,然后按照每亩交税,这个法令没有特权。
之前大明有很多特权阶层,其中藩王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藩王不仅占据了封地大量的土地,而且还贪婪地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他们不需要纳税,还要地方税收补充他们的财富。
还有之前入仕为官的官员,一些官员致仕之后,或者是立功了,都会得到赏功田,这些田地也不需要纳税,而且大明有很多这样的田地。
还有一些有权势的地主也逃避征税,于是让大明自耕农凭借少量的土地养活庞大的国家。
朱由检的这个征税的政令不仅涵盖了所有的土地,而且还对征税的数目有着明确的规定,基本原则就是土地越多,征税的赋税越多。
规定超过一百亩的就会征收两成的赋税,如果超过一千亩,就是三成,等到超过五千亩的,将会直接征收五成的赋税。
这样的赋税,对于那些大地主和宗亲藩王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是眼下的大明朝已经不同于之前了,现在的皇帝朱由检可谓是六亲不认了,这个法令就是对权贵和大地主制定的。
朱由检的新政里面土地改革是最重要的,这个可以抑制土地的兼并,保护自耕农,打击那些圈占土地的地主豪强。
朱由检的这两个法令可谓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大明朝的现状,当朱由检在朝会上面提出这两个法令之后,百官都被震撼到了。
但是现在大明朝的皇帝非常强势,甚至可以说是独断专行,根本就没有人敢反对,这就是眼下的大明朝。
因为文官集团遭受了重大损失,首先就是北方京城沦陷,大量的文官没有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