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形意宗师>卷一百三十七 文人风范
了哲学上‘平衡’的定律。

而汪泉教授则不赞同这种善良,他认为也确定,这样‘无刺善良’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扩大恶的那一边,你越善,恶越大!他确定以及肯定的是,保持一定的刺,但又不互相伤害,这是最完美的生活哲学规律。也是哲学上的高度平衡现象。

这就是哲学的艺术一角。

学会哲学,处理事情,认知万物运行的规律,结果,去把事情尽可能做到最好。

有刺,却不伤害别人。

………………

(作者注:现实中,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发现,你按照‘传统’的方式,好心善良光明,你越是这样,与人的关系就越隔阂,仿佛越远,哪怕表面上很和睦,心里感觉对方很远。而不如吐槽几句脏话,恶语(不是发自心底的恶骂),俩人的关系反而更贴近。比如你以礼相待对方,虽然举止上很符合‘礼仪’的美观,但彼此却仿佛有一层隔阂,完全不是融洽的感觉,不如过去拍打一下对方,用点力捏对方一下,这种‘恶’反而会导致双方关系的贴近。)

(注:只有在华夏讲究‘美善’的观念,在美国是没有的。)

………………

而韩珞也发现了一个哲学现象,就像‘孝徳’,华夏倡导了千年之久,但所有的子女都孝顺吗?并不是这样子,青酋小镇的街坊邻居,就有孝与不孝的各家子弟出现。

韩珞学习了哲学,认为孝,是源自父母养育之恩。假如父母从小关心照顾,爱护有加,孩子长大之后,一定尽思报恩。如果父母从小欺凌侮辱,孩子长大之后只会讨厌父母。而这就是孝的根源,不是学校学习了孝顺二字之后,才去孝顺。

哪怕不倡导‘孝道’,天下人不知有‘孝’,天下也会有‘孝事’不断涌现。

孝,乃是人之天性,本能,潜能。而不是学习得来得。如果认为是先学习,才有孝,那是错误得。

人得本能为:道,善,恶,孝,美,需要学习的仅仅是,这个世界的存在规律。

而古代学问,却一直放弃世界的现象,追求本来就具备的东西,还在不断外求,才导致封建社会的种种与所倡导的‘五徳’几乎背离,社会表面安稳善良,民间百姓内心,又是蕴含了怎样的怨恨(古代妇女就没有脾气了?缠足被丈夫家暴,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那种任其侮辱的人,只存在文字之中。)

(读者可参考‘阿q’,以及中国人的古代习俗,断头,腰斩,在现代看来,残忍不过,甚至有人被砍头的时候,群众高呼喝彩,真的是民众的悲哀,生命的可耻。)

本有善,何其追善?

本有道,何需追道?

而韩珞认为,正是一直倡导孝道,人反而不会取孝顺长辈,正是触犯了哲学规律‘光明越长,黑暗越深’的规律。

(自幼学的美德,在社会上丝毫用不上,反而一个个从小受美德教育的人,很多人彼此充满了勾心斗角,对别人有深深的防范。社会现象之一!)

韩珞的恩师,汪泉教授一直认为,社会一直没有从人这个根本上去考虑一切,对‘人的本来具备的东西’一无所知。

人的先天之物是什么?

人的本来具备的是什么?

大自然富裕人生命的时候,给予了什么

是不是人的‘不认识自己’,遮挡了大自然的东西。

就好像人与人,一开始的善,绝对会造就之后的‘恶’。

而一开始的强硬,反而造就了之后长久的和睦。

(男女之间的互追,也符合这个规律。)

这与华夏文字中的正统学问,真的是‘背道而驰。’

华夏几千年的学问,更像一个‘为了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圆满’的规律。

周天修在教导韩珞的时候,一直感慨,华夏人不认识华夏人,不认识作为一个人具备的东西和力量。

韩珞因为有这些前辈和自身刻苦的学习哲学,才有了如今的哲学水平。

(作者本可以对学问方面一笔带过,但觉得这样写出来,读者更知晓韩珞的哲学水平,以上就是韩珞的哲学文化修养。武学方面会另有介绍。)

(本书的标题是‘形意宗师’,其实形,代表了武学,意,则是境界与哲学。武哲宗师!哲在古代,是智慧的意思。)

而脱离华夏大陆武人一样的生活后,韩珞在北美,却更像一个文人。生活的安静,没有突如其来的刺杀,身边的同学不知道他过去发生了什么,武学,更像是一个附庸品,与他的生活没有丝毫关系。

德州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上学下学。

完全是一个文人该有的生活。

他在北美,是这样的身份!

久违的学习氛围的环境,没有突如其来的刺杀,没有被某些大人物布局,没有武学朋友的陪伴。更多的是哲学上的研究生同学,一起探讨哲学未来的方向,和一些社会现象的辩论点,以及人类社会的终极文化!

韩珞方才深造!

对世界,对华夏也罢,对北美也罢,都有了新的看法!

虽然武术没有当年飞速发展,但是哲学一路上,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

因为他此时身边的人,都是哲学上的真正智慧者!

(注:韩珞在华夏大陆的时候,一直以武为主,文为辅助。更多铺写的是武学的事情,开馆,拍电影,结识武学好友,但在哲学上,少有描写。我认为,武学大师有武学大师的


状态提示:卷一百三十七 文人风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