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玄幻奇幻>重生之一路随心>第八十七章 气团是什么性质的内气?

晚上十一点一到,杨扬就张罗大家休息,她的口头禅是“早睡早起身体好。”

随心又开始进行他的活动。先把藕煤全部搬进后院偏屋放好,清扫干净场地,又把泡池子的水换掉,将甲鱼放进池中,然后就做虾笼的饵料。

杨扬知道儿子包饵料要用布,就翻出了很多旧衣服给随心用,材料齐全,随心没花多少时间就做好了饵料包。

这次有六个虾笼,自然要多花些时间送下河底并固定,随心把虾笼以梅花形放置,让鱼虾鳖蟹尽量少走弯路,直入笼中。

做完这些,已是凌晨时分,表上的指针显示为零时十分。

随心准备练功,从一七练到七七,随心很清楚,自己的底气是大脑记忆和丹田内气,而丹田内气是人生最大的依仗。

随心在房中摆好练红砂手的姿势,让大脑进入练功状态,随着招式的展开,全身心就投入了吸纳天地元气和排除浊气的循环之中。

随心很快就开始体会到皮肤、肌肉、骨胳、脏器里全身内外都感觉到的麻、痒、涨、痛的难受和异样的舒服,但难受似乎弱小了些,舒服倒是更明显了。练功中,脑海里明晰地感应着丹田中旋转的气团,体会着气团在吸纳天地元气。这是又进步了啊!丹田里的能量应当增多了。

用同样多的时间结束了练功,随心不开灯,看着皮肤上的灰色油腻污垢,心想,这些油腻污垢应当是练功时感到难受的原因,当排尽了它们,以后练功就该全是舒服的感觉吧。

想到这,随心又将精力集中去感应丹田,脑海中明晰地感应到丹田中旋转的气团,突然想到,这气团到底是什么能量成分呢?

一时间,随心忘了去清洗身上的污垢。

随心知道自己丹田内气的形成,一不是靠打坐呼吸吐纳,二不是靠炼精化气,靠的是吸进身外天地之间的能量形成的,这能量自己一直叫它天地元气,它能在血肉之躯中安营扎寨、能排出血肉筋骨之中污秽难闻的杂质毒素,能让血肉之躯充满劲力,对了!还让人头脑更清醒、精力更充沛,无需睡眠。能量的这些表现形态,完全可以判断它为生命能,是与生命完美契合的能量,而靠炼精化气形成的真气是难以做到这些的,真气没这么高的品质。

关于肉身,随心知道的道家理论说法是,人的身体是个封闭的小宇宙,要与外界能量勾通,先必须将身体里的精气炼成真气,或者将**炼精化气,使真气充盈身体到巅峰,再反复粹炼,使真气精纯、精纯再精纯,意念与身体外界勾通、勾通再勾通,直到身体能引进先天之气的时候,就是修炼到了先天境界,才能与外界能量勾通,身体获得新生,容貌变年轻,寿命大大延长。这时候不靠呼吸系统,或以自身先天真气给身体提供养分,或以全身皮肤呼吸也能生存,这叫胎息。

随心知道,人们常将天地元气当着先天真气,身体能引进天地元气,就意味着修炼进入先天之境。

随心想,意念勾通身体外界,让精纯的真气能与先天之气勾通,应该是如同调试频率一样在试探,因为精纯的真气与外界先天之气无限接近,一旦有一丝真气接触到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就会如泄洪之水般冲入身体,迅速让身体得到极大的改造,从而真气由后天进入先天,修炼不再依靠炼化身体精力,反而会用天地能量返馈身体,让人精力旺盛,使人年轻。

由后天到先天,这是循序渐进的修炼,可自己相对而言却是一步登天,能一下就能吸纳天地之气形成内气,按道家传下的说法就是先天境界了。

事实上,武术、气功都是道家的炼体术和护身术,是道家入门的浅显功夫,而真正的修炼术可能沉没在了天地的哪一处,那是长生之术,神话传说的根本点。无风不起浪,只是现代人寻不到风的源头了。

自己的灵魂来自未来,有强大精纯的精神能量,但这精神能量无养护,仍会凋谢,随**死亡而消散,现在因自己的一念之差练成内功,血肉之躯已被滋养,以后相信精神力和内气定会增强再增强,精神力和内气也会相辅相成,让身体出现神通。

这都是说形成自己内气的天地元气不凡啊!随心想。

随心想到,意念让后天真气勾通先天之气成就先天境界,那自己强大的精神力是让身体内的哪种能量与外界的能量勾通的呢?随心大脑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思索和翻找记忆,随心感到自己快找到真象。

自己没气功,没特异功能,有精神力勾通但融合不了天地能量,因为它们的属性不同,精神力是大脑产生的,不属于天地能量,随心一一考虑着、思量着,希望灵感突显。

“灵感?”随心猛然一怔!万物皆有灵,唯人有智慧,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生命诞生之初有灵光入体吗!灵光入体,就是宇宙虚空中的灵气入体,它启迪人的智慧,在人体中产生元气使人有精力,当元气耗尽时,人也就寿终正寝。

随心快速思索着,最后断定:自己穿越而来的灵魂精神力量强大,需要大量的生命能养护,它的强势肯定唤醒了年轻身体中最初入体的那点灵气,用灵气来滋养灵魂载体的大脑,自己当时恰好习练红砂手,在习练中,灵魂意念驱使招式,渐渐地和灵气频率重叠,勾通了深藏体内的灵气和虚空中的灵气的联系通道,在强大的灵魂意念招唤下,虚空灵气入体,成就了由灵气组成的气团,有


状态提示:第八十七章 气团是什么性质的内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