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庚笑道:“这样吧,王爵就权且先给你们留着,等日后立下了灭国之功再赏。朕已下旨,过几日会正式册封你们为国公,实封一千户。至于官爵嘛,也给你们升一升,都挂个副枢密使吧,再把你们的军职互换一下,慕容将军去做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将军去做殿前司副都点检。不瞒你们说,朕要改革军制,如此安排,也是为了不久以后为你们升官挪个位置。”
人都是这样,本来胃口大得很,结果三两个转折搞下来,稍微给点甜头就很满意了。
何况,实封一千户的国公,虽然比王爵差点,也算足够酬功了。至于什么改革军制,挪位置,那都是以后的事儿,皇帝肯亲口和你解释一下,那是给足了面子,你就偷着乐去吧,谁当真,谁就是傻子!
反正二人很满意,都认为自己得了大彩头,高高兴兴的回到家里。他们的一帮手下,听说上司得了个大奖,也都满怀希望,回家等自己的封赏去了。
一场兵祸,渐渐消弭,汴京城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无数使者带着皇帝的旨意,开始频繁的赶向各地。
正月十四,皇帝在崇元殿举行了兵变后的第一次大朝。
太后传谕旨,称身体有恙,一切军国大小事,都由皇帝自裁。
这就算小皇帝提前亲政了!
让一个八岁的小皇帝住持一国大小政事,放在以前,肯定万人反对,可如今小皇帝余威犹在,没有一个头比刀硬的,非要跳出来做仗马之鸣。
大朝会免了讨论环节,一上来就是给赵匡胤集团的兵变进行定性,然后宣布了一众叛将的罪行和处罚措施。
紧接着,是歌功颂德时间。大家表示,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周朝廷,上下齐心,如何如何粉碎了野心家们的阴谋,接下来就进入了封赏程序。
封慕容延钊为鲁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一千户,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加太尉衔。
封韩通为郑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一千户,殿前司副都点检,加太尉衔。
……
封杨徽之为文华殿大学士、赵邻几为文德殿大学士,负责参赞国事,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书。
……
熊家六兄弟,分别封侯,熊大、熊三、熊六被安插到禁军做了大将,负责守卫京城。熊二总管东华门、西华门,熊五、熊六负责各处宫门戍卫。
凡是这次平叛有功的,一个不漏,人人都有封赏!
有赏就会有罚!
一批禁军大将被降职,调往地方,或者直接去职流放,包括宰相在内的诸多朝官都被罚俸。中书、门下、御史台是重灾区,贬官的人不计其数。
明眼人都知道,三个宰相名存实亡,已经被小皇帝彻底架空了权利,要不了多久,恐怕就得下台回家吃自己了!
现在杨徽之和赵邻几成了真正的实权人物。小皇帝专门设置的殿阁大学士,相当于他的私人秘书班子,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这都是以后会红得发紫的人物!
天下四方的消息,纷纷传回京城,四方安定,各州府县的官员,也都上表祝贺皇帝平叛成功。
到了显德七年正月二十五日,基本上大局已定。
这时候,不管是朝堂,还是地方,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兵变的余波已经彻底过去。
叶长庚成功掌握了京城的大部分力量,准备开始逐步动手改革了。
正月二十八,皇帝召集宰相、枢密使等重臣商议国事。
正月二十九,大周宣布改元,新年号为隆兴,大赦天下。
隆兴元年,二月一日,宰臣范质等三人上表称病,乞骸骨。
叶长庚亲自下诏挽留。
二月三日,三人再次上表。
叶长庚依然不许,命太医到府慰问诊视。
二月五日,皇帝同意了范质和王溥的上表,各赐给白银一千两,让二人以太师衔致仕。魏仁浦被留用,免去枢密使职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日,皇帝下旨,诏令澶州节度使张永德回京,掌管枢密院。
改革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要下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