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从来就不缺少各种聪明能干的工匠,而缺少的往往是他们崭露头角的机会。毛雄辉治下的体系恰恰提供了这种机会,看看镇江府城里各种兵工厂的规模就知道,这些天来的武备生产有多么的疯狂了。
在(相对来说)高工资的刺激下,镇江府的武备生产迅速赶上并且超过了淄川县城的铁炉堡。从一个细节就看得出来这种超越——原先是铁炉堡把新研发的武备样品通过海运送到镇江府,现在已经是镇江府把新研发的武备样品运去铁炉堡了。
而在一系列“大跃进”般的进步之中,最为耀眼的是燧发火铳批量化、标准化。若是以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眼光看,毛雄辉的“标准化”无疑是粗劣不堪的,但事实就是你不需要做到“足够好”,只需要做到“比对手好”就可以了,明末到底不是清末,东西方军事科技并不存在代差,毛雄辉现在相信自己的火器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与荷属东印度公司相当的水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超是肯定的。
相比于燧发火铳的重大突破,铳刺的生产问题上却走了弯路。说起来也讽刺,毛雄辉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研发卡座式铳刺,却发现其实还没有原始的插入式铳刺好用,原因很简单——他们现在用的火铳是前装式的!
这是一个一戳就破,但一开始毛雄辉还真没想到的问题——后装铳当然可以用卡座式铳刺,射击、戳刺两不误,但前装铳如果用卡座式铳刺的话,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可怕的尖刺是对着士兵自己的!这些一来容易造成自伤,就算不自伤也容易影响装填效率。所以在后装铳列装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地用插入式铳刺吧,当然为了提高杀伤力,铳刺的长度可以再加长一些。
五尺长的燧发火铳,再加上丧心病狂的两尺长铳刺,总长度已经到了七尺,而重量虽然低于之前的超重型火铳,但也有十斤之多,是名副其实的双手重兵器、长兵器!毛雄辉决定把这玩意作为此后军队的主要武器不是没有原因的,看上的就是一物多用的效率,要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远程兵、近战兵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战术,火力密度将近“传统矛铳阵”的两倍。
唯一的问题在于战术细节和“传统矛铳阵”不同,所以老兵需要一个变换的过程,新兵倒是容易接受更为简单粗暴的“远了放铳,近了就玩命刺”,但要训练大批的新兵,也需要巨额的资源投入。
尽管有着大批的战利品、抄家灭门和买路钱的收入,镇江伯的财政依然说不上富裕。战争的消耗就是个无底洞,就算把手头这三府十县全部填进去也是哗啦啦一声不见,绝对不吐渣的,更何况还有造炮的投入、盔甲投入、修城修工事的投入、民众越冬的投入、防疫工作的投入、民兵训练的投入、新武备研发的投入、农业生产的投入、手工业恢复和扩大的投入、战马、挽马(驴骡)饲养和训练的投入、战车、战船制造的投入、各级军官、士兵奖赏的投入、打着昊天教传教的新一代人才教育投入、上次战争中阵亡者修筑纪念碑的投入、情报网维持和扩张的投入……这些加在一起,天啊,天哪!
明明占了天下首善之地的一部分,为啥我毛某人自我感觉这么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