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最风流>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
县只用了八天。三路人马屯驻博平,等待皇甫嵩来到。

皇甫嵩接到东郡全郡平定的捷报,当天率部离开白马,渡河北上,三天后到达博平。

全军会师。

皇甫嵩在动身前,已写好了捷报,叙了诸将之功,派人快马露布送去京师,到了博平,他召集诸将,设宴为他们庆功。宴后,他单独留下了荀贞,笑道:“贞之,我听刘校尉说了,你两人这一路配合默契,他对你赞不绝口啊。”“刘校尉”即是那个北军的校尉。

荀贞谦虚地说道:“校尉谬赞了,这是贞的本分。”

皇甫嵩把荀贞单独留下,是因为自知遣派三路人马渡河有分荀贞功劳的嫌疑,荀贞虽一向谦虚恭谨,但毕竟年轻,年轻人难免年轻气盛,他担忧荀贞会对此不满,别叫因此做下什么错事了。他很看好荀贞,所以不想因为这点事儿导致荀贞i后犯错,此时见荀贞态度良好,所说之话不像是假话,心中欣慰,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笑道:“哎,岁月不饶人啊,想当年老夫年轻之时,一人可独饮五石,今i宴上只不过稍微多喝了两樽,这会儿头就有点发蒙昏沉。”往帐外望了眼,天se尚早,他示意荀贞近前,一手扶住荀贞,一手按住案几,撑身站起,说道,“你陪我出去走走。”

荀贞应道:“是。”见皇甫嵩脸露倦意,心道,“刚才酒宴上他并没有喝太多,与其说是酒后头沉,不是说是身心疲惫。”皇甫嵩率数万步骑,出平黄巾,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冀州、南阳的战事都不利於汉兵的情形下,可以说,他一个人肩挑了整个大汉的安危。

荀贞扶着皇甫嵩走了两步。快到帐篷口时,皇甫嵩把手抽回,整了下衣冠,再按住佩剑,挺直腰杆,这才走出了帐篷。他是一军之主,没有外人时可以显显疲惫之态,但在兵卒面前却要保持威严。他一走出帐篷,帐外的兵卒皆行军礼。

皇甫嵩仰脸望了望立在帅帐前的中军将旗,蓝天白云,将旗飘展。他收回目光,笑着对行礼的兵卒们挥了挥手,说道:“都免礼吧。”对从在身后的荀贞说道,“咱们去望楼上看看。”荀贞迎诺,陪着他来到中军望楼,两人登上。望楼高数丈,登临其中,居高临下,顾盼左右,视野顿时开阔。清风徐徐,远处博平城墙高耸,四面田野麦绿。

皇甫嵩观望多时,说道:“这大好河山。”

“是。”

“贞之,卿家颍川冠族,天下名门,卿应知这天下之势。”

“将军说的是?”

皇甫嵩沉默了片刻,忽然一笑,说道:“我在白马的时候,京城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

“是张常侍的门客。”

张常侍,即是张让了。荀贞心头一沉,心道:“张让的门客?莫不是因为张直之事而来的么?”口中应道:“噢?”问道,“张常侍为何遣门客来见将军?可是圣上有密旨么?”

“圣上没有密旨,张常侍倒是有封‘密信’。”

荀贞颇为忐忑,问道:“什么密信?”

“张常侍向我索钱五千万。”

荀贞本以为张让写信是让皇甫嵩给自己穿小鞋,却没料到却竟是索贿,呆了一呆,说道:“索钱五千万?”

“张常侍信中说:知我讨贼所获甚多,故求私钱五千万。”

“这,这……。”

皇甫嵩带兵在外,为汉室“讨贼”,张让却派人来索贿,这未免也太令人惊讶、气愤了,要知就在几个月前,王允才刚揭发了张让与黄巾有书信来往。张让当时又是向天子求饶,又是自请处分,没想到那边才把天子糊弄过去,这边就又明目张胆地向皇甫嵩索贿。

荀贞心道:“这是白痴呢?还是白痴呢?”这种举动、作为不明显是在给自己拉仇恨值么?也难怪后来袁绍把宫里的宦者杀了个干干净净。

既知张让不是因张直之事写信给皇甫嵩,荀贞放下了心,从吃惊里回过神来,说道:“将军浴血击贼,张常侍却开言索贿,误国者皆此辈也,实在可恨。”这时望楼上没有别人,只有皇甫嵩和荀贞两个,皇甫嵩的从父皇甫规是出了名的心向党人,皇甫嵩对党人、士族也是十分厚待,故此荀贞可以坦言无忌,不必隐藏心中想法。

皇甫嵩说道:“此辈阉宦,天下皆知其恶,而天子宽仁念旧,却始终不忍弃之。贞之,黄巾虽势大,疥癣之疾,这乱政的宦者才是我大汉的沉疴痼疾啊!张、赵诸宦一i不除,我大汉一i就不得安宁。就算平定了黄巾之乱,i后怕也会又有别的变乱!”

“将军英明。”荀贞顿了顿,看了看皇甫嵩的面se,问道,“不过话说回来,张、赵诸宦虽为我大汉之疾,但却深得天子信用。将军,张常侍索钱五千万,这钱?”

“断不能给!”

荀贞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皇甫嵩岂不知不给张让这五千万,张让必会在天子耳边搬弄是非,可若把这钱给了却必会遭天下士子唾弃。一边是获罪於天子,也许丢官身死,一边是被士族唾弃,身名俱裂。汉人重名节,皇甫嵩宁愿选择前者,也绝不会选择后者。

说完了这件事,皇甫嵩把话题转回,说道:“所以我刚才对你说,贞之,卿出身名族,应知天下之势。”

“将军请说。”

“你刚过弱冠之年,适逢党锢之解,前程远大,不知你对你的将来有何打算?”

荀贞心道:“我对我将来的打算自是或入朝为郎,或求一美县为千石


状态提示: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