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精彩,动人——我很喜欢。”
等差不多所有人都从音乐的余韵中回过神来,盖勒特·格林德沃才微笑着说道。“不过正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年轻人的夜晚应该充满活力。那么,在把这个夜晚的主导权完全交到你们手中之前,一个过渡——拉姆施泰因先生,展示你的选择。”
年长者的话立刻牵引了所有人的视线。但是海因里希·拉姆施泰因只是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向格林德沃、佩弗利尔、艾赫纽曼以及德姆斯特朗的校长伊戈尔·卡卡洛夫、魔法攻防课教授诺菲勒·丹纳等人的方向欠一欠身,刚满十七岁的少年琴弓划过,随即引领出独立序曲中最负盛名的乐章——
《1812年序曲》。
年长者们露出会心而满意的微笑。
而伴随着德姆斯特朗全体参赛学生激荡人心的合奏,航行在大西洋北端的“亚历山大号”陡然破开清冷平静的洋面,瞬间消失在巨大的魔法漩涡中。
*注*
1、pate,德语,教父。德语的“父亲”为>2、《天方夜谭》:又译《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于1888年创作。这里其实是直接从序奏的第二主题(舍赫拉查达的主题)开始的。
3、《1812年序曲》:1880年,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而创作的独立式管弦乐曲。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因此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序曲展现了1812年战争的史实,层次分明。
这首作品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在柴可夫斯基本人以及乐评家那里评价都不怎么高,但却是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喜欢的作品之一。所罗门·肖特曾经评价:“柴可夫斯基是1812年战争的唯一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