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分析,孙家出了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宫里的的那太监李广自然罪不可恕,可这事也不能全赖在李广身上,朝廷和孙家自己都要负一定的责任。/p
弘治皇帝下了旨意,饶是李广现在正在走红,但他毕竟是奴才,他必须还要小心谨慎的围着皇帝转。借着坑害张家和孙家的机会来巴结讨好一下皇帝,也好让他以前将纺织品的价格弄的老高的过错有个挽回。/p
须知很多人在切身利益跟前,先考虑的是自己,一句话,李广要混下去,他出这样的下策也在情理之中。/p
周致作为后世而来的穿越众,对弘治时期的大太监李广还是有些了解的。李广善于作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他以此来蛊惑弘治孝宗皇帝,在皇帝跟前得授传奉官,而盛极一时,行其奸弊。/p
对于这件事,弘治皇帝若是没有那样一道在江南建造三家织造局的旨意,想来孙家也不会出了这种事,他们和浙江张家的合作关系定然还会保持,孙家的纺织还会蓬勃展。/p
可孙家既然作为商人,既然想持续展纺织,那也应该审时度势,密切观察张家和朝廷的动向,提前做好防范才好。可是孙家却一味的依靠浙江的张家,一味的相信李广,那他们能有今日却也并不意外。/p
眼下孙家最需要解决的自然是以合理的价格卖出那六十张织机,偿还了所欠下的债务,才可安稳下来。/p
此时的孙恭将事情原原本本说完,又是一声长叹,刚才因为见到周致和李茂元而兴奋的眼神很快又暗淡下来。/p
周致和李茂元自然对孙家的遭遇表示无比同情。/p
不过也只能是同情安慰了,孙家的遭难说到底与朝廷政策有关,与皇帝和皇帝非常宠幸信任的大太监李广有关。无论是皇帝还是李广,他们两人哪里会有能力去惹他们,哪里会有能力去影响他们?/p
至于此时无偿帮助孙家,李茂元自然是没有那个能力。李茂元直到现在还欠着孙家两百两银子,即使在高昌镇上和他表哥开了一家十里飘香酒楼,但酒楼开业不久,盈利也还甚微,哪里会有余钱来帮助孙家度过难关?/p
不过李茂元很快就拿出来了两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说道,“孙恭贤弟,为兄前些阵子借你的两百两银子,今日为兄带来了!”/p
孙恭苦笑道,“茂元兄客气了,唉!两百两银子对我孙家的亏空来说微不足道啊,茂元兄若是还用的着,尽管还拿去。孙家么,反正是这样了!”/p
当初孙恭借给李茂元两百两银子的时候,是根本就不打算收回来的。两百两银子对当时的孙家来说,是九牛一毛,孙恭当时可是抱着权当无偿帮助李茂元的心思的。/p
李茂元正色说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孙恭贤弟这说的哪里话?我李茂元此时眼见孙家落难,无力相帮,哪里还会有拖累孙家的道理。”/p
孙恭眼见李茂元执意要还,也就不再说什么。/p
周致因为和博野的刘龙打赌,此时家里倒是有了八千两银子,依现在周致的能力是能帮助孙家度过难关的。/p
可那银子毕竟现在归属于自己,拿出来无偿送给孙家,周致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要知道,帮助朋友也是有原则的,总不能让自己家再度陷入穷困,而去成全了别人吧?/p
饶是他和孙恭关系匪浅,这个底线也还是要有的。况且依孙恭的性格,他又如何能让周致那样做,他如何去坑害了朋友呢。/p
不过此时周致倒是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又细细想了想,便朝孙恭说道,“孙恭兄,我和茂元兄这次既然来看望你了,那就要为你们孙家好生想想办法。”/p
孙恭当即苦笑道,“老父早已说过,孙家日后再也不做这纺织生意,再也不想过这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日后若是再有了些许钱财,就做些小本生意,万不能和朝廷有什么瓜葛了。/p
这无异于刀头舔血的日子是过够了,孙家做纺织生意是彻底寒心了,寒心彻骨啊!”/p
高扬县现在可谓北方纺织业的龙头,可孙家竟然对纺织如此寒心了,足见经营纺织的艰难。/p
孙恭稍稍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你们两人能有什么办法?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以公道的价格将那六十张织机卖出去。两位莫非在纺织商人中有相识之人么?”/p
李茂元当即摇头,他是青苑县人,青苑县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更是没有人从事这纺织行业,他自然没有相识之人。况且他读书日久,很少关心商业,自然对这一行一窍不通。/p
在孙恭和李茂元想来,周致也定然在纺织业没有相识之人。周致出身贫寒之家,虽读书很刻苦,很有才学,但毕竟是乡野之人,交友很少,见识也很少。对纺织这一行业自然也就无从了解。/p
可他们没想到周致却微笑着说道,“以合理的价格卖出织机,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是会有的。我们两个秀才,一个举人,我就不信了,我们就想不出卖出织机的办法,寻不到合适的买主?”/p
周致说的很轻松,让孙恭和李茂元在吃惊之余,不免就有些精神振奋。/p
是呀,他们都是读书人,难道读书人就连这么点儿难处都不能克服吗?要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就是日后考中了进士为官,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的。/p
周致随后又说道,“孙恭兄,不若就安排人领我和茂元兄去看看那些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