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相宝>第651章 乾隆扳指
风格各异。清代早期的龙纹,额部较宽,脸部显得较长,其上颚较短,下颚较长前伸,利齿外露,明显“地包天”。其发或呈一大束,或呈几束较为集中的飘飞状,龙须细长。

乾隆时期,龙的包头较大,额部凸起,其发细长,龙角明显向后侧张开。

清代中后期,龙头显得扁而短,龙发增多,两边平分向后飘飞。

不出意外,这方剔红盒,应该是清代宫廷造办处“油漆作”的真品,价值不菲。卢灿很像看看底款——造办处出品的剔红,一般都会留有底款。可惜,盒内还盛有物品,只能先将东西取出再说。

双手将盒子打开,卢灿一愣,继而对赵太来摇摇头,“赵哥,这礼物……太贵重!”

赵太来笑容有些得意,示意卢灿别说了。

阿欣探头看看,是大戒指,不对,是玉扳指!一套七只,躺在黄色绸布上,两件白玉扳指、两件碧玉扳指、一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

卢灿逐一拿起来,迎着日光观看。

这是乾隆扳指,其内侧都有题款,分别是“谬琳”、“精谬”、“琼据”、“殊珍”恰似琼据”、“德美信堪师”、“沐古”。其中四件扳指上,还刻有乾隆的御制诗两句双行:“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里涵”。

玉扳指又叫玉韘(音同s),本意是拉弓s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s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s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清代玉扳指,型制基本统一,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多为玉质(也有木质、铜制、金器等),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s箭。

因此,清代中后期,玉扳指唯一的作用就是身份的象征。

这东西,存世量大,京师故宫中有好几百枚,可是,一整套的乾隆玉扳指,那就非常珍贵!

看完玉扳指,卢灿再度将目光回转到剔红盒盖。

器内髹黑色光漆,盖内中心刀刻填金“海兽犀牛云龙宝盒”双行器名。

小心的用绸布,将七枚玉扳指捧出,放在茶几上,再将盒底翻出。果然,同样髹“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直款。

这套东西,又是镇馆级别文物。

估计也是从圆明园或者八国联军攻破京师时,流出京城的!

清代宫廷,究竟藏有多少宝物?估计很少有人清楚!

卢灿通过李老爷子得知一点内情。台北故宫带走的诸多清廷资料中,有一份嘉庆十五年的《起居注》,曾经记录过,当时嘉庆帝组织内务府,清查宫内、外廷、沈城故宫、承德山庄、圆明园等十九处清代帝王宫苑内的物件。

历时两年多的清点,这项工作都没能完成,最后内务府给出的数字是一百五十三万件!

一定要清楚,这个数字是内务府“看上眼的”“有价值的”物件,它不包括数量庞大到无以复加的生活日用件,更不包括嘉庆十五年之后,清廷又收到的新物件!

而后两者,又被今天的我们看成“古董文物”!

根据李林灿的估计,1890年时的清皇宫及宫苑,文物数量应该是最高峰,在四百万到五百万之间。此后,清政府便开始从宫中抽调许多文物,变卖筹钱,用于皇室开支。

四百万到五百万件,如此庞大的数字,刨除两岸故宫中存储的一百五十万件,剩下的都去哪儿了?

没人知道具体情况,但大体不外乎两种,其一流落国外;其二是流落民间。

流落国外毕竟不是很方便,所以说,民间藏宝,还是巨丰的!

“阿欣,收起来吧。”卢灿重新盖上剔红盖,递给孙瑞欣,笑着说道,“这是赵哥的一片心意,我俩都要感念。”

丫头抱起盒子,再度点头感谢,然后喜滋滋上楼,真的打算藏起来……

…………

巴尼特位于大伦敦都会区的远郊,从蓝贝斯这边过去,赵太来开车一个多小时。

远远的,就看见旷野丛林中,掩映着一片片老旧别墅。

这一带的建筑,多数是英国的艺术装饰风格。

这一风格,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eau)。

主要特点是大量使用来自自然界的优美线条,尤其喜欢用藤蔓植物的颈条,以及东方条文及图案,比如东瀛的浮世绘、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大量使用绚丽的金属色,如金色、银色、古铜色,加上其他明快的颜色,使得建筑非常明亮。

这一建筑风格,与伍廷芳老先生在英国购置房产的时间,很符合。<


状态提示:第651章 乾隆扳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