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帝国之鹰>第771章 燃烧的地平线(一)

罗索希东南方大约五十公里,祖拉夫卡村。

“荣誉犹太人”步兵军下属第一步兵师一团一营二连连长,拉宾上尉天一亮就早早起床,和两名昨天下午刚刚认识的同僚视察阵地。

拉宾上尉和部下所在祖拉夫卡村,以及南面大约五公里外的坎杰米罗夫卡城一南一北,扼守着一个有着四条岔路口的交通要道。

这四个路口,向南可以通往马尔基夫卡村,东面通往顿河方向,北面通往罗索希。

昨天整整一天的时间,“荣誉犹太人”第一步兵师中所有的机动车辆,往返于这里和后方,将步兵一批接着一批运送到这里。

第一步兵师的任务就是以这个岔路口为中心,面向东方展开防御,同时派出侦察部队,调查东面顿河畔博古恰尔地区敌军的动向。

昨天上午,拉宾上尉和部下们搭乘三号突击炮抵达祖拉夫卡村,大约半个小时后,一个工兵排奉命加入二连,配合二连的士兵一同在祖拉夫卡村修筑工事。

下午,又有两支部队加入拉宾上尉的队伍。

首先到来的,是第一步兵师下属战防炮营的二连。战防炮二连的士兵们开着卡车,拖曳着12门PaK 40型战防炮进驻祖拉夫卡村。

随后到来的,是一支来自德国空军的部队。

去年冬季刚刚到来,戈林元帅虚荣心作祟,试图仿照“帝国元帅”装甲师的模板,从庞大臃肿的空军地面部队中征集一批冗余人员,组建十个空军野战师到东线刷战绩。

陈道得知后,劈头盖脸把戈林痛斥一顿,这批连t-34型坦克和KV系列坦克长什么样子的军官和士兵组成步兵师去东线,只会被俄国人刷战绩,同时败坏德国空军的名声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只是戈林已经对最高统帅部作出承诺要派遣部队,没法收回,逼不得已,陈道只能蒙混过关。

他从地勤部队和高炮部队抽调出十万人,使用淘汰下来的老式高射炮组建十个高炮师,挂着空军野战师的牌子前往东线,协同陆军作战。

没错,部队出发前,陈道千叮咛万嘱咐,绝对不允许这些空军野战师单独作战,只能配属给陆军的部队,协同他们作战。

1943年到来,因为前线陆军兄弟们对空军野战师的表现还算满意,陈道从德国海军搜刮了一批淘汰下来的老式高射炮,从空军抽调冗余人员,又组建了五个空军野战师前往东线。

新组建的五个空军野战师中,第13空军野战师被编入陈道的部队,配属给荣誉犹太人步兵军作战。

每个空军野战师下辖三个高射炮团,每个高射炮团下辖三个高射炮营,每个高射炮营下辖轻中重型高射炮连各一个。

拉宾上尉得到是第13空军野战师下属第37高射炮团,二营一连12门 mG-c/30型20毫米L65高射炮的加强。

这些20毫米高射炮是从“俾斯麦”号战列舰上淘汰下来的,加装个带有四个轮子的底座,最后被扔给第13空军野战师使用,专职扫荡步兵,兼职dǎ fēi jī。

拉宾上尉不是第一次见到第13空军野战师的人,对这支空军高炮部队不务正业的行为有所耳闻,很快便和他们的连长穆勒上尉打成一片。

最初的时候,拉宾上尉认为自己的部队不过是在祖拉夫卡村暂时停留,然后还要接着行军。

昨天下午,他忽然接到来自营部的命令,要他全面加强祖拉夫卡村的防御,紧接着,这两支部队接连赶到,让拉宾上尉嗅到一丝大战即将到来的huǒ yào味。

经过昨天一个上午的空中侦察,“帝国元帅”装甲师已经察觉到东面顿河方向,正有大批苏军的军列南下,进入博古恰尔地区。

如果敌人从博古恰尔地区出发向西发动攻击,“荣誉犹太人”步兵师驻守的这条交通要道必然第一个遭到攻击。占领这里,北上可以包抄“帝国元帅”装甲师,向南可以威胁马尔基夫卡村的机场。

了解到战场形势的严峻性,拉宾上尉和部下们加急修建工事,一直忙到后半夜才休息。

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他早早的起来,找到高炮连的连长穆勒上尉,和战防炮连的斯坦恩上尉,一同巡视祖拉夫卡村。

三个人站在祖拉夫卡村的东北角,一条小河的西岸。

拉宾上尉手里拿着一张用铅笔勾勒出的战场草图,指着图上的小河说道:“这条小河在我们的防线东面流过,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掩护,还可以给俄国人的坦克制造些麻烦。我认为我们真正的压力来自于北面,我们的技术兵器应该多往北面部署,尤其是战防炮。”

斯坦恩上尉指着村庄北面空旷的田地,工兵们正在那里辛苦地埋设地雷。

“敌人的主力在这个方向来的话,我们并不是很害怕,即使敌人动用大量坦克。毕竟在西北方向还有我们的友军协同作战,他们可以替我们分担一部分压力。我担心的是敌人的炮兵,无论是高射炮还是战防炮,防御能力都很弱,怎么样能够躲过敌人最初的炮火覆盖,才是我们最大的难题。”

拉宾上尉说道:“这就要看我们后面炮兵的表现了,如果他们能够提前发现敌人的炮兵,压制住他们,我们就能减轻很多压力。”

“这个村子是个月牙形,凹陷的一面面向北方,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西北角和东北角多配置武器和人员,同时想办法把他们往中间吸引,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冲进村庄凹陷地区的敌人进行侧射。”穆勒上尉说


状态提示:第771章 燃烧的地平线(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