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不可视境界线的彼岸>第94章 【狂蟒之灾】许明山
图样图辛普。”

眼前这条缅甸蟒大得有些出乎意料——缅甸蟒的世界纪录是体重183公斤,体长8.2米,来自一条人工饲养的蛇;这条蛇虽然不如世界纪录那条一样肥硕,但精神网络辅助工具测量的结果表明,它的体长达到了惊人的9.16米,体重更是高达154公斤。

“《狂蟒之灾》之类的电影终究是虚构,现实中地球重力不允许出现这么庞大的蛇,即便是远古时期的泰坦巨蟒也没有影片中那么夸张。”

这条花纹斑驳的缅甸蟒紧紧地缠绕着体长近4米的美洲鳄,蛇身一圈圈越收越紧,美洲鳄的嘴和四肢被束缚得动弹不得。重量级相当的情况下,蟒蛇和鳄鱼互相之间都有类似“必杀技”的手段:前者的缠绕可以压制鳄鱼一切攻击手段,而后者只需一口就能咬碎蟒蛇脆弱的头骨。现在很明显是蟒蛇占优,这条倒霉的美洲鳄被对方成功地伏击了,那张血盆大口和其内的尖牙利齿根本没有挥作用的机会。

许明山意念一动,身形飘得更近以便观察。这两只动物估计已经僵持了有一段时间,即便是以美洲鳄的体能这时候也坚持不下去了,很快就丧失反抗能力,沦为缅甸蟒的大餐。这条蛇先是绕着美洲鳄的尸体转了几圈,然后以惊人的角度张开嘴,其上下颚松松垮垮地分开,下颚两侧也随着吞咽的过程而扩张。它的猎物个头不小,因此吞咽的度很慢。

许明山可不打算花时间看完这枯燥的一幕,当下和秋山空几人一商量,决定继续游览大沼泽地的其他部分,这里的情况让精神网络记录下来就好。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不之客出现在虚拟世界中。来者是著名的爬行动物学家马克·r·里德教授,许明山作为他的粉丝一下子就认出这张脸。

“您好,里德教授。您也获得了精神网络的使用权限?”

“啊,是的。你们好,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这么多同道中人。”

经过一番交流,许明山等人知道了里德教授来此的原因。佛罗里达州蟒蛇成灾的问题起源于上世纪年代,当时不少美国人认为在家饲养蟒蛇是很酷的事情,不仅从国外购入缅甸蟒,甚至连网纹蟒、绿水蚺和非洲岩蟒等更危险的大型蛇类都敢放在家里养。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当他们饲养的大型蛇类成年后,家里很可能缺少足够的饲养空间,而他们也无力承担高昂的伙食费。最终,这些饲主们自作聪明地将它们放生到野外,美名其曰放归自然。

雪上加霜的是,1992年“安德鲁”飓风席卷了佛罗里达州,导致宠物商店里的蟒蛇大量逃跑进入沼泽地。这些蟒蛇捕食多种当地的动物,其食谱涵盖了鸟类、中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是鳄鱼,严重威胁着大沼泽地的生态平衡。

今年二月,里德教授和其他学者对佛罗里达大沼泽地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目的在于评估蟒蛇对本土物种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的鳄鱼可见率下降了46.4,鹿的可见率下降了63.2,其它小型哺乳类的可见率分别下降了4o到7o不等。数十种当地动物的残骸在捕捉到的缅甸蟒胃里被现。

早在2oo9年就有专家推测大沼泽的数种蟒蛇可能会杂交并导致变异。物种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绝对的生殖隔离;上世纪7o年代在澳大利亚的实验表明,蟒科物种是可以跨种甚至是跨属交配,并孕育出可以繁殖的杂交后代。同为树蟒属成员的紫晶蟒和地毯蟒在实验室环境下交配成功,并且在野外现过杂交族群;同为水蚺属的绿水蚺和黄水蚺的杂交群居现象亦在玻利维亚野外被现;树蟒属的地毯蟒和岩蟒属的马可罗蟒同样杂交成功,进一步证明不同蟒蛇是可以杂交的。不幸的是,自由奔放的美国饲养者们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蟒蛇在这片沼泽地里齐聚一堂,区别只在于数量多少而已。

遗传学中有个术语叫“杂种优势”,指的是杂交后代通过继承其父母的不同的优势,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生物特性,但是也可能只继承了父母各自的缺点从而变得更差。里德教授怀疑是蟒蛇之间的杂交生了良性变异,这才让它们有能力挑战最强大的天敌——高踞佛罗里达州食物链顶端的美洲鳄。

“实际上,说到美洲鳄的地位,缅甸蟒还是小事,在迈阿密附近抓到尼罗鳄才是最可怕的。再加上湾鳄、纹蟒、眼镜王蛇和绿水蚺,爬行类最强争夺战很可能要在这里上演。”里德教授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它们都是攻击性很强的猛兽。除此之外,蟾胡鲶、魔鬼蓑鲉、紫水鸡和美洲鬣蜥等因为攻击性较小,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些动物十有八九来自非法贸易。”

“难道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都对付不了这些家伙?”杜沐皱了皱眉头,出声问道。

“尽管它们在人类的枪械面前不堪一击,但我们也很难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彻底清除这些入侵者。我甚至考虑过向星河联邦申请援助。哦,对了,鳄鱼也是可以杂交的,好几家动物园里的明星巨鳄就是杂交产物。”

许明山知道对方的难处。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探测到所有外来物种的坐标,但是精神网络的保密条例不允许他们将这份资料直接外传。亲自上阵看起来是个办法,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入侵动物,就算都是猪的水准里德教授一个人也不知道要杀到什么时候,更别说善于伪装和保命的野生动物。

“有没有考虑过鼓励捕猎?”秋山


状态提示:第94章 【狂蟒之灾】许明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