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颜很不屑于自家爷爷的说法,她暗暗的翻着白眼,埋怨道:“关于爷爷重操旧业这个事情,伯祖父说的一点儿不错。您都多大年纪了,还以为自己是年轻小伙子呢?”
齐友年笑了,“我就算年纪大、没体力,可手艺还在啊。我可以收两个徒弟,一边教他们做活儿,一边就把钱挣下了。等他们学会了,你的嫁妆也差不多够了。”
“嫁,嫁妆?”叶欣颜第一次在齐友年这里听到这个词,惊愕不已,“什么嫁妆?我要嫁妆干什么?”
金嬷嬷在一旁偷偷的笑,还是老爷子想的周到。
齐友年诧异道:“出嫁当然要嫁妆了。嫁妆好,咱们找人家的时候,才有底气挑婆家,也有人家愿意和咱们结亲。”
“我……我已经嫁过了,还找的哪门子人家?”亏得叶欣颜把嘴里的饭咽下去了,要不然说不定就喷了。
还没等齐友年说话,金嬷嬷就着急了,“你这孩子,你才刚满十九岁,当然要找婆家出嫁。这次咱们找个本本分分的人家,就冲咱们叶子识文断字、知书达理,模样又俊秀,一定能找到一个可心的相公。”
这事情金嬷嬷还真想过,大小姐今年刚满十九岁,正是年少的时候。虽然大小姐嫁过一次人,可身边没一儿半女的傍身,若是就这么一个人过下去,那怎么能行?现在有老爷子、有她陪在大小姐身边,等他们都不在了,大小姐年纪大了、老了,孤零零的可怎么办?
自家大小姐虽然在京城的闺秀中算不上出类拔萃,但在这乡下,大小姐的条件,十里八乡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年纪轻、模样秀美、又懂得诗书,虽然女红差一点,可大小姐现在已经开始认真学了,家里的两床被褥,大小姐都主动帮忙缝制的。
种种条件看下来,大小姐满配得上县城和乡下的殷实人家。
齐友年也在一旁帮腔,很是郑重的说道:“叶子,金嬷嬷说的没错。你一个女子,又年纪轻轻,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总要有个依靠才好。嫁人是一定要考虑的。”
“嗯,那个,吃饭,先吃饭。”叶欣颜看着这一边倒的阵势,当机立断,决定还是先把这个话题丢开为好。不但是现在丢开,最好以后都不要再提起。
尼玛,古代不是讲究女不二嫁吗?不是讲究节烈什么的吗?怎么一到她这儿就都变了,还没怎么着呢,就开始给她筹划下家了。
家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三人开始计划摆摊卖米豆腐。
折叠桌椅都已经做妥当,小炭炉也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准备碎米、调料,购置碗筷勺子。
另外还有一样,就是配米豆腐的主食。最好的当然是县城里卖的烧饼,可他们现在刚刚起步,自己做主食辛苦一些,家里却能多一项收益。
前些天,齐友年修整桌凳的时候,叶欣颜和金嬷嬷两人做了两种主食。
一种是玉米面做的,叶欣颜曾经在北方的农村吃过,叫做摊花。是把玉米面和成稀糊,然后发酵,加食用碱调和之后,用勺子舀出来倒在平底锅上。玉米稀糊在平底锅上自然摊开,盖上锅盖,几分钟就熟了,趁着摊花刚熟还软着的时候,对折起来呈半圆形,就是摊花的成品了。
这种玉米饼,趁着热乎吃,口感绵软,完全没有粗粮那样的粗粝感觉。
另一种是半发面的饼子。发面用食用碱兑成中性后,加现和的软面团儿,反复揉制,直到半发面的面团光润、有韧性。之后再分成小剂子,包少量油酥擀开、折叠几次,制成三角形的饼,然后烤制成熟。
这两种食物,两人各试做了两次,还算成功,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出摊。
四月初,齐家二房的三人早早起床,金嬷嬷和叶欣颜两人,一个烤制三角烧饼,一个把前一天晚上磨制的米浆熬制成米豆腐。然后带着烧饼和发酵的玉米面糊,以及制作好的米豆腐,连带着调料、蘸水等物,也都放在车上。
天色刚刚放亮,一家三口就锁了门,架着驴车,往县城里去了。
给家里和小摊添置东西的时候,叶欣颜就在县城看好了地方,齐友年询问了摆摊的相关事项,给衙门管理坊市的小吏交了钱,算是办好手续,相当于有了营业执照。
有了固定的摊位,这次他们带齐所有摆摊的家当,直接往看好的地方而去。
叶欣颜把摊位选在一个人流较多的街面上,三人把米豆腐、蘸水浇头、三角烧饼等一一摆开。
另外支起炭炉和平底锅,金嬷嬷开始摊制玉米摊花。
齐友年和叶欣颜则把两张桌子支起来,分别放了凳子。
一切停当,叶欣颜用齐友年和金嬷嬷曾经见过的、吆喝买卖的嗓门喊道:“美味便宜的新鲜吃食啦,咸香爽口的米豆腐,劲道香脆的三角烧饼,绵软浓香的玉米摊花啦。没吃早饭的都来尝尝看了,便宜实惠的早餐。”
他们摆摊时,就有人远远近近的观望,这时听这个面容黝黑的年轻媳妇吆喝,额,叶欣颜作为国公府娇惯出来的大小姐,容貌在这个小地方还是很有点打眼,人家都是涂脂抹粉,她却只能把自己晒黑,做些丑化……
听到叶欣颜吆喝,就有人开口询问:“你们卖的是什么?……米豆腐?从没听过有这么一种吃食。”
叶欣颜连忙接话,“是米豆腐呢,是个新鲜的吃食,又好吃、又便宜,三文钱就是一大碗,我们的浇头也香浓、味道好,您要不要尝尝?我们小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