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蚁贼>88 诈退

粮仓被李老保焚烧后,燕军只有五日粮。≧≥≧

赵过在保持镇静以安稳军心的同时,连派了十三道密使赶去泰安,命邓承志、毕千牛立即搜集粮秣,哪怕是把留给泰安军用的口粮暂时挪到前线用也在所不惜,必须要在两日内把第一批的补充粮饷运到潭口站。

并且,派了一个亲信去益都面见邓舍,自责其罪,请领处罚,军文中这样写道:“粮秣为敌焚,损失近半,陷前线数万将士入将要匮粮的危境,更或许会导致主公决战单州的事业半途而废,臣罪不容辞,即使万死,也不能减轻过错。本该立即便服军法,但是如今局势严峻,臣不能贸然离开。请主公选上将来代替我,然后不需看押,臣自会械身往益都领罪。”

全文只说他个人的过错,将罪责一个人领下了,不肯推诿给部将。

之前,洪继勋评价他:“出入锋镝,退让为怀。”真是一点儿没有错。有了功劳是大家的,有了过错是他自己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独领大军,得到部下的爱戴与敬重,决战疆场,不会有人违背命令,作方面之才啊!

因为局势很严重,所以军文来往用的都是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次日晚上,益都的回复军文就送来了。

邓舍没有过多地责备赵过,写道:“赛因赤答忽、王保保,皆河南英才,赵恒、蔡子英,俱北地人杰,将军统数万众与之对垒,岂有常胜?偶一失利,不足为奇。以仲达之智,尚有北原之失;虽孔明之谋,奈何岐山之陨?官渡之战,曹操持半日粮,竟胜袁绍,将军勉之!我已命罗李郎、吴鹤年等,筹集了三十日粮,明日便悉数与前线,给你补充。”

看到这里,赵过微微一愣,想道:“竟还能凑足三十日粮?”

他地位很高,比较了解益都的内情,知道存粮并不多。也正是为此,才因粮秣被焚而上书请罪的。

回文有两页,翻过去,见第二页上又如此写道:“前页之文,可给诸将观看。益都存粮实已不多,名为三十日份,其实只有十日。粮者,军心也。续粮的确切数目切记不可令诸将知!接粮之人,也需拣用心腹为是。”

仲达,是司马懿的字,在北原被诸葛亮劫粮。但虽有失粮之败,诸葛亮依然不能胜之,且在随后不久,便病逝在了五丈原。官渡之战,曹操在几乎粮绝的情况下,夜袭乌巢,战胜了袁绍。邓舍举出这两个例子是为了坚定赵过作战的信心。粮秣已经失了,这个时候再去大骂、痛责,没有一点儿用处,只会起到反面的效果。而且,难道说,还能真的“临阵换将”?仗打到现在,突然换将,只会造成军心浮动,乃是兵法大忌。

不过,从第二页上的那句话也可看出,“益都存粮实已不多”,百方搜罗,只凑够了十天的分量,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已经到了益都的极限。如果十几天内不能结束战斗,不能打败元军,就只有黯然撤退一途了。

——,这十天的粮食,大部分还都是通过文华国、姚好古,刚从海东运来的。

事实上,军粮已经困窘到哪种程度了?在接到赵过的军文后,邓舍差点就起了“亲征”的念头!想要亲自去前线指挥作战。因受到洪继勋的劝谏方才打消念头。洪继勋认为,在军粮焚后去前线,很可能不但不会振奋士气,反而会引起三军不稳。

附带与回复军文送来的,还有一封密书。

赵过打开,见上边只有字数不多,只有一句话:“前番军文中所说之物已将备好,两日后便可送去,将军可早做预备。”

……

看完军文,赵过召集诸将,遵照邓舍的吩咐,将前一封的第一页交与他们观看,说道:“主、主公仁厚,未有见责,且又备下了三十日军粮与我,不、不日便能运到军中。诸位,如此厚恩,敢不奋?”

军粮被焚,诸将本都忐忑。

倒不是因为怕受到邓舍的责罚而忐忑,守护粮秣的是边安烈与柳三,要受责罚也是他们两人受责罚,之所以忐忑,却是如邓舍所言:粮者,军心也。一把火烧去了一半,只剩下五天粮,元军闭城不出,这仗还能怎么打?不管怎么看,五天内也不可能取胜!既见难胜,不少人便生退意。

是进、是退?是继续作战,还是撤回益都?故此忐忑。

此时看罢军文,无不大喜,俱去了退军之意,坚定了作战之念。

高延世哈哈大笑,取下兜鍪,敲击案几,说道:“鞑子烧我军粮成功,定会踌躇满志,以为我军很快便会撤退,却不知我军又得了三十日粮!大人,不如趁机动进攻?他以为咱退,咱反而进,打他个出其不意!”

到底续粮多少的虚实,潘贤二也不知道,与诸将相同,他也以为是有三十日的粮秣补充,顿消犹疑,斗志昂扬,起身说道:“高将军所言甚是!不过大人,以卑职所见,咱们不如将计就计。”

“如何将计就计?”

“鞑子认为咱会退,咱便退!设下埋伏,给他来个围歼!”

早先,佯装撤军不好撤,因为王保保上过一次这样的当,而且最主要的是没有“因”,没有由头。现在军粮被焚,正好就有了借口。有“因”就有“诱”。这个道理与借机薄城下、起土山是一样的。

潘贤二此言一出,诸将纷纷叫好。

佟生养拔出马刀,砍在案几上,一跃而起,一脚踩住座椅,说道:“老潘说的不错!‘兵不厌诈’,便借此机会,诈鞑子一


状态提示:88 诈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