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蚁贼>45 求援
p>

“北营如何?”

棣州的整体布防体系,罗国器是早有报给邓舍的,所以邓舍也是很了然。

姬冲答道:“北营倒是无碍。”

“城里呢?”

“城里有罗大人和姬大人坐镇,每日巡防不懈,并采用了多种的手段提升军中士气,弟兄们的斗志都很高昂。”

“你出城时,鞑子的后续部队已至城外六十里处?”

“是的。料来当下,也许鞑子已经开始了围城。”

……

夜色朦胧棣州城,连绵多日的雨水渐渐变小。夜空依然阴霾,云层仍旧厚积。昨天在云间闪烁的那几颗星辰,在今夜却踪迹不见。方圆十数里的城墙上火光冲天,火光的映衬下,前后数里都亮如白昼。

罗国器与姬宗周一在北城头、一在西城头,皆顶盔贯甲,后系披风,正紧张地催促士卒连夜加强防御。城下十里外,元军已到。

若把城墙的火光比作一条长方形的火蛇,那么城外十里处,元军的篝火连接夜幕和雨幕,几欲把阴云冲散,便就仿佛一条蜿蜒不绝的火龙。这会儿,可以分明看得清楚,这一条火龙正在四处分散,有往城南去的,有往城西去的;有朝南、北二营去的,也有稳处中央不动的,是为中军。

伴随火龙的分散,还有一阵阵的鼓声、号角,透过雨幕,遥遥传入城上。

罗国器凝目远望,喃喃自语地说道:“鞑子已经开始了围城。”

……

燕王府。

邓舍接着询问姬冲,说话间,门口的侍卫来报,说是堂外有人来到。邓舍停下话头,命将宣入,来人是李生。

“你通政司布在大同、晋冀等地的密探近日来可有情报送至?”

“回主公,并无情报送来。”

“大都方面呢?”

“大都方面倒是有。”

“怎么说?大都的鞑子驻军可有异动?”

“并无异动。”

“现今棣州城外,有两万余鞑子来袭,罗国器判断,或者是其中夹杂有大都的鞑子,抑或者李察罕已将孛罗击败。若叫你分析,你觉得哪种可能性会更加的大一点?”

李生心中“咯噔”一跳,面上神色不变,稍微低头沉思了片刻,即回答说道:“大都的鞑子肯定是没有动。若叫臣从二中选一,当是李察罕已胜孛罗。”

“若是如此,通政司为何毫无消息?”

“两个可能。一,察罕才胜,情报还没有能送到;二,察罕封锁了边界交通,情报无法送出。”

“给你两天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将此事探查清楚!”

“喏!”

李生双手抱拳,低着头,退出堂外,转身自去。

“洪先生,咱们本来预计奔袭我棣州城的鞑子至多会有万人,而现如今至有两万余人。罗国器总共守卒四千出头,兵力已然处在了绝对的劣势。如果鞑子不顾伤亡,豁出去猛攻猛打,你以为我守军可支持几日?”

洪继勋说道:“罗大人在城外布有南、北二营,与城中成掎角之势。若元军在万人以下,足可应付;可若元军在万人以上,定难遮拦。以臣料来,既然元军的先锋怀柔胡骑已猛攻了南营半日,在接下来的正式攻守战斗中,元军肯定会继续先取南营与北营,以断我城中两臂。……。”

……

元军安营扎寨、部署合围完毕,果然如洪继勋所料,用中军监视城内,使精锐再取城外两营。

……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敌我兵力太过悬殊,两营孤悬在外,已然失去了牵制敌人的作用,并且断难守住营寨。如果臣是罗国器,会及时地将营垒放弃,召两营之守卒突围入城,以此来加强城中的防御力量。”

……

罗国器传令召唤两营入城的时候,为时已晚。

当天晚上,南营先陷;次日黎明,北营继而丢失。

南北两营的主将潘美等人拼死搏杀,一千人到最终仅有两百多人成功突围,回入城内。且这两百多人几乎人人带伤,半数左右都失去了战斗力。

……

“两营已失,我可用来阻挡敌人的便只有棣州城池。棣州城不算大,也不算太坚。当此之时,若想坚持到益都援军的到来,最上策唯有一条。”

“是为何策?”

“不怕牺牲,连续不断地遣派死士主动出城扰敌。”

“为什么?”

“因为元军人马太众,所以不能任之逼到城下。而若不想他们离城太近,就只有主动出击、扰乱他们部署这一个办法。”

元军有两万五千人,若任其逼至城下,那么,他们只需要用五千人便可以把其它三处城墙的棣州守卒悉数看住,用两万人猛攻一处。罗国器就算三头六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绝对是难以抵挡得住。

……

南、北两营丢失之后的当日下午,元军起了总攻。正好像洪继勋分析的一样,他们是千方百计想攻入护城河内。

“罗大人,鞑子攻势甚烈。我军如何应对?”

罗国器这一次与洪继勋不谋而合,大声地说道:“鞑子人多,若任之来到城下,城池必丢。方今之计,唯有一策!即遣将率勇士出城,必须将之牢牢地拒在护城河外!”

军旗连动。

一队队的敢死之士由勇猛之将率领,相继出城,前赴后继,血战在护城河上。雨水、河水、血水,流在一处,更加泥泞了地面。断戈、残刀、折箭,散落战场,越加剧了惨烈。穿着不同军服的敌我士卒混战不休,放


状态提示:45 求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