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蚁贼>10 打援
做出反应、传下调令之前,河南军纵有心驰援,却也定是会无力东上。济宁路还会处在无援的状态下。”

“以你的推算,察罕的军令何时会传下河南?”

“从临汾到河南,最快也要三四天。军令传至后,河南的元军还需要一定准备时间。不可能是军令到日,他们就能出。这样一来,河南的元军要想驰援济宁,最为顺利的情况下,也非得有十日左右不可!”

邓舍敢忽然出军攻取济宁,打的就是这么一个时间差。如果赵过、庆千兴等可以在十天内攻取济宁全路,则益都先就立在了不败之地。

“晋冀的元军有无驰援济宁路的可能性?”

“就目前情报来看,晋冀诸路的元军并无驰援济宁的可能。察罕与孛罗已然在冀宁开战,李察罕再占上风,毕竟孛罗也非弱手,他如果想要干脆利索地击败孛罗,没有三万人是绝对不够的。而他现在放在晋冀诸路的军马,总计也就是三四万人而已。换而言之,晋冀诸路的元军,仅仅足够察罕与孛罗的交战,不足以分兵支援济宁。李察罕如果想用晋冀的军马支援济宁,除非一种情况出现,那就是他与孛罗罢兵休战。

“但是又据临汾、冀宁等处的情报,察罕与孛罗之间,已经从日前的小规模接触,渐渐展为较大规模的交战。察罕接连调动了三支军队,或者已至冀宁,又或者正在赶往冀宁的路上。分析他的这份手笔,分明是想要一战聚歼孛罗的那五千人马。

“在此关键时刻,让他与孛罗与休战?应该是没有可能的。而且察罕骄横,向来瞧不大起我军。以臣的推测,就算是他接到了我军攻打济宁的消息,定然也不会因此就放弃孛罗。最大的可能,他应该是会继续与孛罗交战,争取尽快击败孛罗,之后,才会用晋冀的军马支援济宁。”

察罕在晋冀的军队不会驰援济宁,唯一能作为济宁援军的只有河南军。而在察罕的调令传下之前,河南军也是万难出动的。

邓舍笑道:“今时一战,若能果如你的分析,我军顺利夺下济宁。生,你且来猜猜,则对我军来说,最大的功臣是谁?”李生微微一愣,晓得邓舍绝对不是在说他,脑子一转,猜出答案,笑道:“孛罗帖木儿。”

“正是!要没有孛罗帖木儿的主动挑衅,进攻冀宁。那么,李察罕布置在晋冀的军队也就不会受到牵制。若他在晋冀的军队没有受到牵制,则我军也不可能如此轻松自如地出入济宁。对了,孛罗出城西去的那五千人马,可有消息?”

李生蹙起眉头,说道:“仍无消息。就像是整个失踪了似的。”

邓舍踱步来到地图前边,负手看了会儿,也是不由啧啧称奇,说道:“以往还真是小觑孛罗了!五千人马,他竟然能掩藏到如此程度,乃至踪迹不见,实在不易。哈哈,若我所料不错,现在的察罕肯定如坐针毡。”

五千敌军踪迹不见,神龙见不见尾,如坐针毡怕还是轻的。邓舍一时兴起,转过头,问洪继勋,说道:“先生,以你看来,孛罗的此五千人或许是在何处?”

洪继勋对此也是早有反复斟酌,如今孛罗形同益都的盟友,盟友的一举一动是必须得关注不可。只是,洪继勋虽然再三寻思,却也是还没有能确定,他沉吟说道:“臣想来想去,也还是只有那两个可能。

“或者,孛罗明面上出城西去,其实绕道南下,其意仍在冀宁,所以通政司的密探在西边探查不出半点的风声。又或者,孛罗的这五千人是真的出城西去。但他如果西去,只有一条路可走,便是西入陕西。陕西也有察罕的重兵屯驻,并且陕西关山四固,不好入内。孛罗难道竟会有如许大的气魄?一边在冀宁与察罕开战,同时深入陕西另辟战场?”

洪继勋连连摇头,过了片刻,又道:“如果他西去的军马不是五千人,而是一万人,或许有这个可能。区区五千人,即便成功潜入陕西,也是白饶。难成气候!孛罗到底怎么想的?如今情报不足,臣委实不好推测。”

“深入陕西另辟战场?”

邓舍脑中灵光一动,凑近地图,仔仔细细看了好一会儿,说道:“先生的这个推测,未尝不是可行!”吩咐李生,说道,“若是先生推测正确,孛罗西去的五千人果然是入了陕西,他的行军路线最有可能的只有一条。即为西去之后,再北上,经云内、东胜、丰州等地,然后再绕行南下,入陕西境。……,你即刻传令安插在大同的细作,命令他们改变一下探查的方向,便去丰州等地查一查,看看有无孛罗大军经过的痕迹。”

李生恭谨接令。

邓舍越琢磨,越觉得洪继勋的此一猜测有道理。

他又惊又喜,说道:“孛罗、孛罗,胆量真的会有这么大么?若此事确实,则他进攻冀宁的那五千人显然就只是一个摆设罢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陕西之间也!不错,五千人也许太少,不足以攻入陕西。但是,先生不知有无想过?兵家有增灶、减灶之计,也许,他出城西去的不止五千人呢?只是在明面上说有五千人,实际上,一万人呢?又甚至会有更多呢?他遣去冀宁的军马,根据线报,多日来,一直都是不思进取,没日没夜地挖沟筑垒,倒好似他是守御的一方,而李察罕是攻击的一方。此殊为可疑!我本来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如果用先生的这个推测来解释,则我的疑惑便迎刃而解。”

邓舍重重地在冀宁


状态提示:10 打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