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由毕千牛率本部定齐军驻防。待战事起,即调定齐军副都指挥使高延世为其副手。”
洪继勋说道:“千牛持重,延世骁悍。一个揽总坐镇,一个冲锋野战。此两人相互配合,可谓相得益彰。”
“谋士方面,已经定下选用潘贤二为其辅佐。”
“历经多次战后,定齐军现有兵力六千余人,再加上原本驻扎在泰安的地方戍卫军,两者相和,约在万人上下,或不足以反击,但足够守御所用了。”
邓舍手指移动,放在了济南的位置,说道:“济南,由李和尚率本部定东军坐镇。待战事起,即遣承志为其副手。”
“李和尚性急,非得有稳重之人为其辅佐不可。主公定下用杨行健,可谓高明之至。上次守济南,这杨行健就是杨万虎的副手,他对济南非常熟悉。并且,此人又有胆气,刚直、有原则,在军中也颇有声望。有他辅佐,济南城万无一失。”
“虽然也是历经了多次战事,但是因为定东军是海东五衙的老牌精锐了,所以在兵源的补给上要远胜定齐军,是以,现在仍然大致保持了满编状态,有八千余人。而且定东军是老牌子了,战斗力也要比定齐军强得多。虽只八千人,却便足能比得上泰安的一万人。”
“也不只八千人,还要再加上一部分的周边地方戍卫军。总体兵力也在万人出头。用这万人守卫济南,只要稳扎稳打,肯定绰绰有余。”
洪继勋一边说,一边指向棣州,接着说道:“棣州,本来计划用杨万虎、罗国器为其协助。现如今既然打算自守,待取下棣州后,便干脆用杨万虎率本部安辽军坐镇。安辽军也是老牌子的精锐部队了,情况与定东军相仿,兵力也在八千人上下。加上周边的戍卫军,总体兵力差不多也有万人。以杨万虎为主,以罗国器为辅。用此两人守棣州,也是肯定足用。”
这三座城池连成一线,据河为险,临山为障,总计兵力三万余人。
邓舍握住拳头,重重地在这一线上顿了顿,说道:“可以说,我益都现有军队的半数以上都被放在这里了,且皆为精锐。而这一线,从整体上来说,也确实是三个防区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堪称重中之重。”
“只要这一线稳保不失,益都便高枕无忧。
两人相对一笑。
邓舍视线转换,往益都的南边看去:“第二个防区,设置在益都南边。”
“沿蒙阴、沂水、密州一线,向西接临泰安,向北遥望莱州,后则有益都为其坚固,中则以穆陵关为之依托。”
“这一线,本有戍卫驻军三千人上下。等到庆千兴率军赶来,便将这个防区整体移交给他。他带来了有三千丽卒,也一并加入此防区。总计兵力六千人上下。只要察罕不把主攻的方向放在这里,六千来人,却也是足够自保了。”
“第三个防区,设置在益都的北边。”
“上次,关保以数千人取我东南沿海,险些断我益都后路。这一次,不可不防。从棣州东边的博兴州起,一路经昌邑、莱州、直至文登,沿途设防,严加戒备。不过,这一条线太长了,上千里地,要想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显然是不可能的。我益都也没这么多的兵力。……。”
“所以,又从此一线中提出了两个重点。”
“一个莱州,一个文登。”
洪继勋说道:“莱州由陈猱头坐镇,文登由即将到来的李靖坐镇。”
邓舍道:“陈猱头现兼任莱州翼元帅,手下有兵力四千来人。其中两千上下是他的本部,两千上下则是我后来又拨调给他的莱州地方戍卫军。莱州毕竟处在后方,上次所以被关保偷袭成功,是因为猝不及防。而这一回我军早就有备,定然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局面。故此,有四千来人,配上一员猛将,也就够用了。”
“正如主公所言。文登更是后方中的后方,城池也小,所需的驻防军马更是也不需要太多。李靖带来了有一千人,配上本有的地方戍卫军,总计一千七八百人。完全够用了。”
其实,文登远在大后方,只要前线能守得住,肯定不会在这里出现敌人的影踪。所以还是也放上了一员上将,还是为防止出现上次的情况。如果,假设前线失利,莱州又也没守住。至少,还能有一个后方的港口保持畅通。此一防区,总指挥是陈猱头,副指挥李靖。
“同时,主公又已经令水师刘杨部日夜游弋沿岸。倘若察罕果然故技重施,又来取东南,水师也可以帮一下忙。水师虽说不善步战,我军也不指望能依靠水师打退来敌,但最起码可以暂缓其急。能给我益都、包括海东的援军一些时间,腾出手来援助。整体的三大块防区就是如此。
“泰安一线防区的总指挥是赵过。主公则坐镇益都。”
“我已下令,三五日内,待清剿济南周边的鞑子残部毕,便就将傅友德、郭从龙诸将调回,为我守卫益都的爪牙。”
“计划放在益都的部队,又分为两个大的组成部分。
“一个部分是步卒,一万五千人上下,是原本就有的益都地方戍卫军。此外,又还有调来的许人部,一千人。总计一万六千余人。这个部分,主要是用来守卫益都的自身安全。益都虽为大城,但不在前线。用一万六千人来守城,应该是足够使用了。”
邓舍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