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蚁贼>34 中伏

诸将不和,兵家大忌。≥

文华国分兵五千与张歹儿,命他暂时统带过海的时候,也许绝对没有想到,便因为他的这个举措,竟然就会在莱州城下产生诸将纷争的后果。而这个后果,明显地又将会进一步地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测事件的出现。

但不管怎么说,可以将之归罪与文华国的分兵举措失误,也可以将其归错与张歹儿的威望不足,尚不足以统帅三军。事实,已经生。

……

莱州城中。

郭从龙找到了对付察罕设伏的办法,无它,唯有一计而已:夺下城池后,就入内据守。所谓“无招破有招”,根本就不去追赶。就算关保军的佯装败北装得再像,又能拿我海东援军如何?话说回来,如果去追赶了又会怎样?援军人生地疏,稍有大意,难免就会吃亏。

郭从龙长吐出一口气,心中想道:“好在张帅足够的谨慎小心,察罕有可能‘围点打援’的假设也是由他带来的。他对察罕的或许设伏应该已然早有防备。即便出现了这种情况,料来也不会上当。万幸万幸。”

……

莱州城外。

平壤军原本负责围困的城墙地段在城南,既然张歹儿下达了军令,当下一一转向,人人奋勇,个个抢先,铺天盖地地喊叫:“活捉关保!”呼声振地,几欲叫破夜色。一股脑儿打起火把,往关保突围的方向蜂拥追赶。

张歹儿自带三千关北嫡系,押住后阵,紧随而行。

山东半岛东西长,南北窄。莱州位处东南沿海,若把它与益都和文登连在一起的话,会形成一个三角形。三角的顶端就是莱州。而且这个三角形还是近似等腰的。换而言之,莱州左下边益都,右下边文登,分别距离此两地的远近也基本相等,都在三百里左右。

唐时,太宗皇帝伐高句丽,除以步卒走6路攻取辽东之外,又别遣有舟师自海道趋平壤。这水军一路,就是从莱州出的。

莱州附郭有个县城名叫掖县。战国时,齐国的田单打败了入侵的燕军,收复失城七十余座,因为有复国的大功劳,所以齐王就把掖县赏赐给了他,做为封邑。很有名气的。也是莱州一直以来的郡治所在。

海东援军要想追击关保,就得先从此地经过。他们迎着沉沉的夜色,踩踏地上的积雪,就像是在自家院子中散步一样,旁若无人地直接从掖县城池中横穿而过。四五千人,打起的火把亮如天上的繁星,兴奋的面容好比看见无数羊群猎物的猎手。充耳听见的,只有一声声“快一点,快一点”的催促。开眼看见的,只有一面又一面的军旗,相互竞追。

过了掖县,再行十五里,城南有山。名唤“高望”。因其峰峦秀特,可以望远,故得此名。顾名思义,可见此山的高度。虽然山东半岛因地势的关系,除了泰山,并无特别高耸的山峦。这高望山,其实也不过只有数百米高下。但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忽有一座山川耸立,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印象,自然不言而喻。倒也算的上一处险要。

十数里的路程,转眼即到。

张歹儿远远望见此山。他大吃一惊,急忙问左右,道:“城西外,怎么却有一座山峦?”为将者,不可不知地理。张歹儿临来打莱州前,早把莱州周近的地形了解了个透彻。他明明记得,城西外边是没有山的。

左右也是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有机灵的,忙去找来乡导询问。乡导答道:“好叫元帅知晓。这山名叫高望,却并非在城西,而是在城南的。”

张歹儿左右的亲兵、偏裨面面相觑。却是追的脚滑,只顾撵着前边的平壤军疾奔,连何时偏转了方向都没现。地上到处都是积雪,白茫茫一片,又是深更半夜,他们且为客军,一时不注意,被关保带着跑偏了方向,要说起来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张歹儿却闻言色变,取下马侧铁枪,横执手中,急命后军,传令道:“吹响号角!教前边平壤军马后退!”

“元帅这是为何?”

“来莱州前,本将已经仔细观看过地图。莱州附近适合设伏的地方,城东道士谷是一处,城东北万里沙是一处。你们没见,本将带军来攻打莱州的路上,便远远地绕过了这两处地方么?除此之外,这一座城南的高望山也是一处!”

“高望山名虽高望,其实不算很高。小人看它山峦起伏,也不算宽大。元帅为何认为它适合设伏?即便鞑子要在此地设伏,怕也埋伏不了多少人马。我军追赶关保的,加上续继祖部,有七千人。就算真的碰上些许埋伏,或许也无关紧要。”

“不然。高望山虽然不算宽大,但它往南不远,接临有大泽山。大泽山上皇城顶,本将问过乡导,说传言是赤眉旧寨。较之高望山,更适合藏军。更重要的,大泽山南边七十里外就是平度城。现今平度早已陷入察罕手中。如果察罕?……。”

张歹儿说至此处,“哎哟”叫了一声,懊悔不已。若早知道关保会把他们带往城南,那他说什么也是不会同意平壤诸军追击要求的。一叠声催亲兵立刻吹响号角。

号角齐鸣。他眼往前看,只见追赶关保部的平壤诸军,却好像对此置若罔闻似的,依然一窝蜂地朝前撵赶。他知事不可为,果断地改变了命令,道:“收拢后军。传命下去,凡我关北军本部,一概不得再往前半步。”连叫了三四个将校的名字,“率尔等本部,刀剑出鞘,但闻本将鼓声,即一往无前,救前边平壤


状态提示:34 中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