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努力营造的东西有是完全虚假的,比如沈磊并不贪图享受,那奢侈的住处价值并不骇人外还另有目的,而且作为后世人这样的装饰也是稍豪华一点而已,没有达到穷奢极欲地步。
只是这些东西外界不大清楚,工人都在基隆,他们不仅享受高薪对保密十分看重,实际上也不清楚真实成本与对外销售价格。为了掩饰沈磊在低价供应自己人时常用奖励券、奖励积分制度等形式。
这样一来的好处是能扩大生产使产品成熟度加快,这个问题对工业生产十分重要,有一定产量才能改进设备、改良技术。
另外可以掩饰虚高售价,不至于拆穿西洋镜给百姓实在价供应钟表、镜子、玻璃器皿等商品可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可鼓励工人、农民、军人,增加自己圈内人的向心力。
这些不论但护卫队的兵力越来越浮出水面不大好瞒,所以多尔衮及整个满清对沈磊放下大半戒心乃是知道护卫队主力只有一万多,连守备队加进去仍然不超过三万,而且满清后来多次调查扩编不大。
另外其中三分之一是主力水军与水军,真正有厉害火铳的军队每年只增加数百人,这样一计算沈磊能用于机动的军队不足万人。连豪格带去的战马大多数也卖掉换了耕牛,这种种行为才让满清渐渐将戒心基本放下,所以沈磊的迷雾计划最大的成功因素是护卫队兵员数量与不训练大量骑兵。
同时沈磊这里照例供应满清粮食、农具、盐糖、丝绸、茶叶外也增加了冷兵器与过几年真开始提供火炮了,这让最不放心的皇太极也慢慢放下担心了。
满清能放下戒心沈磊当然高兴,但从一些对方经手双方交易之人透露的口风知道主要因素是护卫队兵力少让他不免有些郁闷,兵力算什么,因为生产率高同样人口他完全可以武装出别人二倍兵力,只是没有必要时弄太多兵完全是浪费粮食又减少劳动力的蠢事。
当然满清的误会沈磊也不会拆开,而且也知道这误会来源于这时代当兵乃是一辈子的,而后世仅少数职业军人如军官及少数技术军士才是如此,这一来沈磊这里的士兵大部分三年一退役的深意他人根本不明白。
他们不知道这些退役士兵乃是各地守备队、民兵的骨干,学校的军训教官,另外一旦有战事召集起来马上有一支强大的预备队。另外n新成长的青年除新移民都识字,经过初步训练,加上老兵混编,一年时间一支全火器武装的十万大军立马可得。
这与满清认为全火器部队精锐到打败豪格的部队只容易的认识不同,还有武器生产不断在扩能,仅火枪已经储备了近三万支,到崇祯十七年至少会年产一万五千支以上。
至于子弹的生产量会更大幅度扩产,因为大扩军时每个士兵训练用弹一百颗仅训练士兵就要用去近千万发,加上作战用仅储备就需要几千万发子弹。
这些东西别说满清,对沈磊下一步计划他的手下还没几个人知道,这不是为保密而是时间尚早,虽已经崇祯十二年还是先忙碌向南洋移民吧。
当然用杂交来改良马也正在澳洲进行着,用欧洲人帮助购买来的b马及欧洲马已经和三千匹挑选出来的蒙古母马在大草原培养着,至时第一期有二三千挽马与五六千战马也足用了,毕竟他先会在人口稠密的农耕地区作战的。
这些事慢慢来,豪格之事因满清与沈磊都低调与隐瞒沈磊这没什么大变动,豪格也是只被圈禁,兵力损失因武器、盔甲赎回及从n购买一些一二年就恢复了,之后稍有增加。
这两方如此崇祯获得灵山卫、胶州报捷属于莫名其妙开心一下而已。清军虽比历史上撤退快一点也是不清不楚的事,首级功赏钱花了不少却是冤枉钱多,只是白白让陆承祖、李云生升官发财一回。
当然沈磊也是又获得了二个对他经商或移民有用的铁关系,这二人及下面一些因这而获得好处的人只感激沈磊不会感激皇帝,可惜大明这样的官员已经普遍,连座师之恩也大于君恩了。
大明的问题已经病入膏肓,从官员、士绅、形成的意识都不可能和平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有一些失利者,大明的改革触动的阶层乃是财力最足、知识最多、好处最大的,所以沈磊不会助崇祯也冒然进入的。
因而他仍然将目光盯着从大明移民,特别是现在大明太多地方混乱、失控,让沈磊的移民范围大幅度扩大。如通过长江移民自义军进入湖广便开始日渐人多,到崇祯十三年二月张献忠入川,这川地的移民也大增起来,还越来越多的难民选择移民或借用这个渠道逃出四川。
这时候不仅难民大幅度增加,而且是各种武装有独霸一方大明官府无力制约的情形也愈加严重。这一来由沈磊一方派出、支援、收买的武装可以更公开地活动,并将人口收集起来半哄骗半强迫地将一些不大愿意离开家乡的人也给移民了。
更过分的是一些武装因难民可以获得物资交换不仅硬性将经过、滞留的难民交易给沈磊方面,还人为制造难民,也就是分工合作,一部分武装烧杀抢掠,另一部分武装将失去家园的人收集后变成移民。
这事让沈磊既难过又无奈,他的本意是为灾民难民好,挽救他们的生命又安置业在土地肥沃的地区享受和平富饶的生活,虽不曾救了大多数人也是救了不少人的,所以有点哄骗与强迫乃是小节,倒是救他们可能被杀或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