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一代权臣>141 生意
的都是些简陋的茅草屋,今日能住进这样新修建的砖瓦房中,已是几辈子修不来的福气了,无不感佩莫名。/p

秋仪之又见购买的建材,在修建完军营之后,还剩下不少,便又叫人在城墙光秃秃的正面城门上,修了一座城楼。这座城楼只做瞭望之用,规模并不很大,只用了两天便已修建成功。/p

秋仪之在山阴县搞出这么大动静,难免惹人注意,他又是在江南官场上得罪了无数同僚的人,一时之间各种告状弹劾的呈文便如雪片一般送到金陵道府衙门那里。/p

新来的江南道刺史姓钱名峰,是个户部的老侍郎,六十多岁人了,只因皇帝郑荣和丞相钟离匡一时寻不到妥善之人接任死了的殷承良的位置,这才临时把他推举上来。/p

这位老刺史大人年事以高,就等着退休致仕了,偏偏被安排到江南道这多事之地来,初来乍到又起了倭寇之乱。虽然绥靖倭寇之事,皇帝已明旨交由将军崔楠提点,然而江南刺史毕竟是主人,单是一点后勤保障事宜,已把他忙得焦头烂额了。/p

因此,老刺史看见这些弹劾文章,原来是不想理睬的,奈何文章里头罗列的罪名太过吓人,尽是些谋反、谋逆、私豢死士、结交匪徒之类查实了就要千刀万剐的大罪过。/p

钱大人知道江南道是天下富之区,万千双眼睛盯着,说不定自己再拖延个几天,就会有哪位巡视的御史写好奏章直送北阙,说自己玩忽职守、故意拖延,有同逆贼狼狈为奸之嫌。/p

然而这位老钱刺史在朝廷中枢之中,也隐隐约约听说山阴县的秋仪之背景深厚,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得罪的。于是他灵机一动,同手下几个师爷商量一下,只将下面送上来的弹章汇总节略在一起,绝不提出自己半个字的意见,连同原件打包成及膝高的一大捆,便派人送到江南去了。/p

秋仪之募兵之事,乃是出于皇帝郑荣的主意,下面这些苍蝇麻雀一般的弹劾,皇帝当然不放在眼里。又加之东南沿海倭寇之乱愈演愈烈,正在用人用兵之际,更是不会以此来动摇秋仪之的军心。因此,郑荣只将钱刺史的节略稍稍看了一遍,其余弹章原样封存起来,就连拆都没有拆开。/p

秋仪之除将练兵事宜交给赵成孝之外,自己也是忙得不可开交。/p

他亲笔写了书信,一封送到北边周慈景那边,另一封则差人去明州送到李直留守在大6的买办手里。/p

周慈景这边是知道秋仪之的底细的,见是他皇帝义子亲自送来的书信,便不能置之不理,专门备了重礼,又派了心腹之人,南下山阴县同秋仪之相会。/p

明州这边,因李直东渡扶桑寻找解药之前,便已向留守买办交代过了,因此这买办接到秋仪之的书信之后,也同样备好了礼物,亲自来山阴县商议事情。/p

几方到齐之后,秋仪之便请了林叔寒、叫了赵抚义一道,包下县城里最好的一座茶楼,共同商议事情。/p

其实周慈景早就有意开通海外贸易,只是先前通关的渠道都把持在江南刺史殷承良和岭南王郑贵手里,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其他海商则大多有走私之嫌,周慈景又自矜皇商的身份,不愿同他们贸易。因此秋仪之这番建议,对周慈景而言,即便称不上雪中送炭,却也是锦上添花。/p

周慈景此次派来的心腹,当然要承袭大东家的意思,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要组织起周家在江南、湖广,乃至云贵、巴蜀等处的瓷窑、丝坊、酒窖、茶园等产业,通过长江航道,将其中出产的瓷器、丝绸、白酒、茶叶等货物,运送到明州港,用李家的大海船,送到倭国、南洋、吕宋、暹罗以至波斯、大食、大秦等地,好好地大赚一笔。/p

李直这边也是一样。他因有走私罪名在身,不能深入内地采购货物,只能在明州等沿海港口高价购买商品,进价往往要比产地贵上一两倍。今日有了大富商周慈景直接供货,不仅成本降低了,而且质量更有保证。/p

然而李直毕竟不在国内,这么重要一笔买卖,那留守的买办不敢轻易自专,犹犹豫豫就是不肯答应下来。/p

/p


状态提示:141 生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