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八百三十一章 济南攻坚战(一)

大军围城,朱棣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和优势,相比城中士气颓靡的守军而言自然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x23u

按照惯例,自家好好天威的大军兵临城下,守城将官们无不心惊胆颤肝胆俱裂,这时候朱棣正常情况下是会先进行一波劝降操作的,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济南城岂不更好。

这样都以后南下有不小的影响,让大家都知道燕军乃承天顺命是正义之师,投降献城者不计其数,给后面的人做好例子,那将来朱棣大军南下的时候说不定就能顺风顺水了。

而且先下一封劝降书,不仅能够表现出他朱棣的仁慈,还能同时打压敌人的士气,让原本就不高的朝廷军气在崩溃一些,这样不是更加有利于朱棣攻城吗。

当然了,能够直接劝降自然是没说的,朱棣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呢。

可谁都知道济南的重要程度,这一路上其余县府听闻燕军到来无不望风而降,哪个敢阻拦半分,也就只有这济南城仍旧保持着抵抗的姿态。

相比朱允那小子定然是在济南城中安排了可靠的守将,以用来抵挡朱棣的进攻。

但探马得到的消息却让朱棣不得不怀疑,自己那个皇帝侄儿到底有没有半点识人之明用人之能啊。

原本他以为是有多能干的人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结果到头来才发现,不够是一个儒生文官,还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副将在坚守济南城。

这两个人的组合能发挥出多大的力量,朱棣还真的没有算过。

但实际上他也不需要算这些东西,大军都已经在城下摆好阵势了,直接莽上去不就结了。

如果是两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草包,那燕军一个冲击下来济南城直接被拿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这座重城便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就算这盛庸和铁铉二人有几分本领,挡得住朱棣的第一次进攻,可就凭他们二人在加上现在城中的守卫力量,怎么可能当得主如日中天的燕军呢,攻城之战也并非一定要一蹴而就不是吗……

朱棣轻松写意的在城下观战,看着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发起冲锋,城外列好的巨型火铳轰鸣炸响,为攻城的燕军提供了强有力的远程支援。

其实朱棣完全可以让手下把所有的火器都调集过来,然后想着一处济南城墙疯狂的倾泻炮火,想必用不了几轮射击,这糯米水加上夯土建造的城墙就会轰然倒塌,为燕军进城开辟一条顺畅的通路。

不过这火器毕竟是宝贵资源,朱棣现在虽然火器不少,但是用来发射的弹丸和火药却并非是无限量供应的。

要知道大明火器的研发和制作都是在京城完成的,这火药的储备适量要说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是京城了。

朱棣能够有这么多的火器和火药,一来是他本人对这种东西的喜爱,早年先帝在世的时候总是借机向兵部要这些东西,一来二去就积攒下来不少。

再有就是这几次和朝廷大军交战下来所获得的战利品了,也可以说是李景隆千辛万苦不辞辛劳给朱棣送来的火器支援。

不说其他的,但是论到对前线平燕大军的支持,朱棣就十分佩服自己那个皇帝侄儿,真的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增援啊。

粮草辎重暂且不论,这些每年有数目的定制火器都能够大批大批的送到李景隆军营当中,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讨伐朱棣喽。

可这些到头来都便宜了朱棣,现在又被朱棣拿出来用在进攻济南城上,这事如果被朱允知道,是该生气呢还是该找李景隆泄愤呢,这就不是朱棣能够知道的了。

不够就说这眼下吧,配合着炮火的轰杀,燕军将士们提起了十二分的胆气,攀爬城墙砍杀敌人,朱棣许诺的封赏是他们为之拼命的理由,万一能够侥幸获得,衣锦还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啊……

山东布政司右参政铁铉,指挥使盛庸,作为济南城目前最高级别的文武官员,这两位发誓要和济南城共存忘的人此刻正站在城楼上指挥作战。

相较于盛庸的统兵能力,铁铉作为文官对这些东西虽然不能说是一窍不通,可也绝对不是他所擅长的方面。

但要清楚的一点是,坚守一座城池,绝大多数的时候可并非只是靠守城将士们啊,文官在这种时候的作用也一样重要。

城中百姓的安定,防止潜入城中的敌军细作趁机捣乱,弹压那些心有不轨之人,让某些揣着侥幸心理的臭虫没有放肆的机会。

前面有盛庸在顶着,但是这内部的安稳可还是要铁铉这种文官来维持的啊。

两人一文一武互相通力协作,一时间倒是配合的十分默契,纵使城外炮火轰鸣,这城内也没出多大的乱子,让守在城墙上的盛庸不由的为之松了口气。

之前朱棣大规模的向城中射出劝降的书信,那是盛庸就提心吊胆,生怕这燕军还没有攻破城门呢,这城内的百姓到先自己乱起来了。

可这时候就体现了铁铉的果断决绝,下令差役捕快和兵丁大肆搜查这些书信,凡是有藏匿者一个都不放过,凡是宣扬者按通敌叛国罪论处,手段之狠辣冷酷,让盛庸这等武将都有些感到发冷。

都说文人发起狠来谁都拦不住,以前这话到盛庸耳朵里他还不太信,可现在算是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冷血儒生了。

城上悍不畏死亲身陷阵指挥抵抗的盛庸,城内是铁血镇压冷面无情的铁铉。

两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竟是让这原本摇摇欲坠的济南城硬生生挺过


状态提示:第八百三十一章 济南攻坚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