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听到皇上这话,张国彦真是无言以对,眼睛忙瞟向一旁的张四维。却见张四维眼观鼻,鼻观心,神情冷淡,似乎对此事毫不关心。
张国彦无奈,只得一咬牙,把心里话说了出来,道:“皇上,这煤炉、藕煤实乃化腐朽为神奇,不仅火力旺盛,方便耐烧,且经济实惠,远胜干柴、木炭及煤核等物。微臣恳请皇上,允许将其制作方法公诸于众,如此则天下百姓皆能从中受益,万民咸沐圣恩,此利国利民之大善举也。”
“?”万历听得一愣,反问道:“好东西就要公诸于世,那天底下如此之多的独门技艺,敝帚自珍,秘而不宣者众,若都命其公开秘诀,岂不令人人抱怨,以致天下大乱?”
“这~”张国彦一下被问住,忙又换了套说辞,道:“京师周边小民,多有以向城中输送柴炭养家糊口者,如今藕煤一出,只怕这些人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就连其它煤铺,生意也会大受影响。皇上仁厚,必能体恤小民谋生不易。”
“嗯。”张国彦所说的这些问题,万历早就有所考虑。这类事物在后世已是见怪不怪,哪怕淘贝、惊西让一大堆实体商铺日子混不下去,政府也权作没看见,不予干预,直到网金兴起触及根本,才迅速行动起来,强行收编。但这个时代社会经济基础要薄弱得多,官府也没有那么强大,所以张国彦的担忧还是很有道理的,万历自己也不敢听之任之。
见张国彦把问题提了出来,却没有给出建议,万历不急于先说出自己的设想,追问道:“那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呢。”
大殿空旷,即便生有炉火也并不是很暖和,但张国彦背上却已渐渐冒出汗来,他暗暗叫苦,心中大喊各位大人啊,你们赶紧帮着说几句啊,可此时却根本没人搭理他,张国彦只好硬着头皮道:“臣以为,或许可以将藕煤由专营改为专供,限定其产量,如此一来,庶几便不至波及小民的营生了。”这也是他经过冥思苦想所得出的一个解决思路,既不会耽误武清伯捞钱,也不会对市面产生过于严重的干扰。
万历听完,却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转过来对张四维等人道:“你们几位爱卿呢,对此又有何高见?”
那几位尚书大人今天还是头一次听张国彦说起这事,并没怎么放在心上。而张四维三人却已反复考虑过此事,原则上也跟张国彦的想法差不多。藕煤虽不错,如果不能惠及万民,反倒引起纷乱,那么就算朝廷能有点儿进账,也同样得不偿失。
张四维道:“皇上,圣人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武清伯府上所创新式煤炉,煤球既然功效颇佳,臣以为还是应该请他献出此法,惠及天下兆民,如此则善莫大焉,朝廷亦当给予其爵禄之赏,以示嘉勉。”
万历道:“那朝廷又能从中获得甚好处呢?”
“皇上,民心安则天下安,为政者当首重安抚民心。万民称颂,则盛世可期也。”
“嗯嗯,元辅所言,确是至理。”万历闻言,不住点头称赞。这话放在后世也同样颠簸不破,反复被人提起。但收拾民心,不代表不启发人心,蒙昧无知的盛世,丝毫不值得期待。
张四维等人见皇上表示认同,还以为这么容易就把皇上给说服了,都感到很意外,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万历接着道:“如果只是区区藕煤这一样物事,朕也会觉得元辅与大尹所言完全可取,朕当欣然从之。但此事关乎刚刚颁行的专营法案,此乃公私两利的良法,岂可朝令夕改。一个煤球而已,不必太过在意,即便有些影响,也能轻易化解。”
不提这专营法案还好,一提起这事,张四维等人就后悔不迭。先前谁也没有料到这法案真能起到什么作用,毕竟条件那么苛刻,而且弄出一件人人看好的新奇物件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现在这藕煤球一下就让他们都反应过来,原来籍此牟利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张四维道:“皇上,即便朝廷能从中收获些利益,但长此以往,必然引得人人逐利,如此则纷乱必至,诚得不偿失啊”
余有丁也道:“皇上,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各得其分,方可上下相安。国家大政,须求长治久安之策,若动辄行舍本逐末之事,窃以为大不妥也,还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众人纷纷拜倒,齐声奏告。
“嗯,两位阁老此言都有道理。”万历仍是表示赞同,但他心中却很清楚,华夏文明始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中缓慢发展,相对于周边族群又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才会将维持内部稳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可如今外部环境正悄然发生转变,文明间的竞争不可避免的逐步逼近。华夏文明已经渐渐落在了后面,必须奋起直追。
但自己也不可能轻易就将这些思想顽固僵化的大臣们的观念给转变过来,还是就事论事,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再说。
万历道:“圣人亦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凭借这藕煤获利,可说是以其道得之,此趋大吉而存小咎也,稍作处置,便可无碍。”
见皇上说得这么轻松,张四维等人也没了脾气,只得道:“请皇上示下。”
“嗯,”万历点了点头,道:“烧煤的人家多了,那么挖煤运煤便需要更多劳力。做藕煤的商铺也同样如此,不过是此消彼长而已,那些以往靠伐薪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