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帝明>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一页

翰林院上疏称已由掌院学士沈鲤亲自挂帅,组建了强有力的班子开始编辑《万历大字典》,且《大明新韵》初稿也正在突击审核之中;

工部上疏请皇上为《制图新法》做序,并称已从各地选调了一批出身农户的官员,进京参与修订《大明新农书》;

礼部上疏题已遣朝鲜国使臣数人归国,拟迁朝鲜农户若干往辽东;

户部上疏请皇上将之前所绘《万历会计录》图表赐下,用作编订朝廷年度财政预算实施细则的参考;

帝国的行政机器一旦启动,便充分展示出其高效的一面。

一道道关乎新法的奏疏不断向乾清宫汇聚,搞得万历都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了。

但这种忙乱,却让万历内心充满喜悦。为了这一刻的到来,他已耗费了无数的心力,期盼了很长时间。

只要一想到这些知识的种子即将被撒遍华夏大地,从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时今日,也许臣子们还只不过是服从于圣意,才在被动地从事着这些工作。

他年他月,当大明的每一个子民都从中获得收益时,那将会迸发出一股何其巨大的力量,相信这股力量必能带动这个古老民族走出周而复始的怪圈,开创出全新的未来。

“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万历在心中默念着这句名言,不断作出指示,将玉熙宫的一众士子分派到各部,一边从旁协助,一边轮岗学习。

他自己也亲自参与各类资料的整理审核,不但乾清宫的一群太监被他支使得四处奔波,就连宽心也被他临时抽调过来,帮着整理文档。

万历还从弘德殿抽调了几名弟子,向刚进京的那几家制镜商家传授几何学和一些基本的光学知识。

这些商家本以为是进京献艺,哪知竟变成进京学艺,意外之余才发觉原来自家世代赖以为生的技艺,背后还隐藏着如此深的学问。

在纸上画出几条辅助线,竟然就能将各种影像变化的原理一一剖析清楚。

几块小小的镜片一经组合,竟然就能产生这么多的变化与功用。

除此之外,他们还得到了许多新奇器物的制作图谱。

万花筒、望远镜、水准仪、显微镜,视力检测表、等等,等等。

天啊,发了,发了。

正当他们疯狂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时候,几位东家收到皇家的明示,以后制造出售这些器物,须明码标价,照章纳税。

另外,这些学问过些时日便会向世人公开传授,你等先行一步,且好自为之。

商人,从来都是斤斤计较的,几位东家马上围住前来传话的田四盘问不止。

“小公公,这税是多少啊。”

“小公公,税该缴到那个衙门啊。”

“小公公,若是没缴又会怎样啊。”

田四哪里答得上来,只好让他们先自己商议清楚,把问题全都记下,再交给自己带回去请示。

当万历收到一大摞写满问题的纸笺时,脸上虽不动声色,心中却暗道一声侥幸。自己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如果不将这些商人所提问题都考虑清楚,以后这税,只怕还真难收到手。

眼下形势虽好,但自己打算收取商税的念头却暂时还不能让朝臣知晓,要知道大明工商手工业领域的利益纠葛极其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敏感。

而且大明政府一贯秉承的政治理念是不与民争利,臣子们有千万种理由阻扰自己的计划。

不得已,万历只好自己一个人琢磨这些问题,花了不少心思,才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初步答复。

然后万历让田四又拿着这些答复再去同商人们商讨,听取意见,反复修改,直到基本达成一致。

通过多个来回,万历逐渐认识到,大明的工商手工业看似发达,其实还是很脆弱的。

除了一些有官僚背景的豪商,如盐商、粮商、绸商等,绝大多数的工商业者的产业规模都很小,既算传承百年,也仅只是一个或几个家庭赖以糊口的营生而已。

一旦自己向社会投放大量科技知识,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估计对普通市民阶层的冲击会相当大,甚至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虽说阵痛是难免的,但任何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终归有限,如果操之过急,产生的副作用将难以被及时消化。

例如眼前这些制镜商人,他们都是靠着祖传的手艺吃饭,而当田四告诉他们,日后这些光学几何知识将向全社会普及,他们对此却浑浑噩噩,根本意识不到这代表着什么,都只一个劲纠结于那点子税收的事儿。

此时此刻,万历无法如后世的领导者那样,借助大量的社会调查统计数据来辅助自己作出决策。

那么他就不得不时时提醒自己,必须将每一步的举措都考虑得更加全面更加稳妥,要给世人留出一段缓冲适应期,让他们既能感受到危机与契机,也能有机会实现自我调整,及时跟进。

当万历守在书房中忙于闭门造车的时候,其他人也没闲着。

冯保见大臣们这么跪舔万岁爷,也不甘示弱,马上组织大量人手在太液池边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让那些世代栖息于此的蛇虫鼠蚁,乌龟王八顿时遭了秧。

而外廷的那些大佬当然不会只知巴结皇上,也不会像冯保这般瞎折腾,他们还有正事要忙。

既然梁梦龙已接任吏部尚书,那么兵部尚书的位子便空了出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一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