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也记得不少伟人的不朽诗词,却丝毫没有靠抄袭去做个文豪皇帝的打算,他只想继续做好他的工程师,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并以此带动人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
不过万历总算还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皇帝的那份职责,到了下午,他就叫人去兵部,传喻兵部尚书梁梦龙、蓟辽总督吴兑、蓟镇总兵戚继光于次日进宫面圣。
梁梦龙一接到皇上口谕,马上就命人分头去告知吴兑和戚继光。吴兑在京有宅邸,而戚继光这阵子一直都守在他向兵部报备的住处——敕建火神庙等消息,当兵部书办将皇上口谕转达过来,戚继光很是高兴,赶忙取出银两答谢来人。
自打上回在张居正府上意外遇到皇上,差点惹出事端后,戚继光就一直老老实实在火神庙候召,根本不敢随意走动,毕竟这段时间京师的情况太过微妙,以他边将的身份还是该谨慎些好。
不过戚继光一向很擅于交际,即使不出门,依然有不少交好的官员主动前来拜访,让他不至于觉得太过憋闷。
送走兵部书办,戚继光刚回到屋内,门外便有亲兵禀告:“启禀大帅,徐文长老先生前来求见。”
戚继光一听,顿时大喜,赶紧道:“快快有请。”说完,他自己也起身来到屋外廊下相迎。
不一会,亲兵便领进来一名身穿身着灰袍的清瘦老者,正是山阴徐渭徐文长。
还离得老远,徐渭就笑着跟戚继光打招呼:“元敬老弟,数载不见,别来无恙啊。”
戚继光也赶紧迎上前去,大笑着拱手道:“文长兄,你可叫愚弟一顿好找啊。”
徐渭忙道:“山野村夫,自在惯了,老弟莫怪莫怪。”
徐渭当年是戚继光上司胡宗宪的幕僚,与戚继光相交多年,此刻二人见面都是分外高兴,谈笑着携手入内。
二人进屋,甫一落座,戚继光就问道:“先生此次来京,可还安好。”
“哎,一言难尽啊。”徐渭感慨地一声叹息,他与戚继光交情深厚,当下也不隐瞒,将这一年多来在京师的遭遇一一告知了戚继光。
原来徐渭的同乡张元忭乃是隆庆年间的状元,现任翰林侍读。二人素来相熟,还曾一同修撰过《会稽县志》。
年前张元忭邀约徐渭来京,本意是想提携照拂老友一二,但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道学先生,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两人经常发生争执,使徐渭大为恼火。
且徐渭虽负大才,素有文名,偏偏科场不利,到老也只捞了个秀才功名,在京期间饱受一众官僚的轻慢,令他心中更觉郁愤,自此不是流连于京师内的勾栏瓦舍,就是去京师周边各处名胜游历。
戚继光与徐渭一直有书信往来,早知道徐渭人在京师,所以进京后曾叫亲兵去张元忭府上请徐渭前来相见。谁知徐渭却玩到今日才回张家,一得到消息便赶紧前来拜会老友。
戚继光知道他早年受胡宗宪的牵连,饱受磨难,性格难免偏激,听得徐渭不停诉苦,只笑着温言宽解道:“先生性情中人,自然是受不得这诸多约束。”
“哎,知我者元敬也。”老友的宽慰,顿时引得徐渭大为感动。
对于徐渭的学识戚继光也一直很是敬服,当年奉命北上,就曾请徐渭随军来到蓟辽,还推荐徐渭教授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兵法。徐渭在北方待了数年,后因身体不适,才不得不返回老家。
这次戚继光一进京就去联络徐渭,也是想请他过来替自己参详一二,眼见徐渭在京师待得并不顺心,戚继光便趁机道:“先生若是不弃,大可来愚弟这里常住。”
徐渭一听大喜,忙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